第241部分(2 / 3)

別看曹操準備充足,但一次大規模的遷徙不是那麼簡單的,特別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洛陽數十萬軍民還沒到潼關,就已經死亡了半成之多。別小看半成這個數字,換成人命的話,就是上萬人的屍骨。

一時間洛陽至長安的管道兩側盡是凍餓而死的百姓,看得人心中慼慼。

但百姓並不知道,苦難才剛剛開始。

身在洛陽的李重並不知道曹操已經棄守洛陽,趕赴長安去了,當然以李重的情報能力,三五天之後就能得到訊息。但就算李重知道了,也無濟於事,現在道路上全是積雪碎冰,派出騎兵追趕也無濟於事。

而且李重一點派兵追殺曹操,很有可能之屠殺到百姓,傷不到曹操一根毫毛,這麼做除了揹負罵名以外,根本毫無意義。

三天以後,李重接到曹操撤往長安的訊息,留守洛陽的軍隊不足三千人,不過李重依舊按兵不動,沒有攻取洛陽的打算。反正曹操已經撤走了,什麼時候佔領洛陽都一樣,現在去的話,還要負責滿城百姓的吃喝,李重的負擔也很重啊。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一條條戰報接踵而至,樂進撤回漢中,漢中的曹仁撤到長安,長安已經重兵雲集……

於是以太史慈、趙雲為首的將領紛紛請命,帶兵攻打潼關,爭取將曹操困死在長安。而李儒等文官謀士也紛紛出謀劃策,比如讓馬超段曹操的後路,再派一支兵馬繞道草原,偷襲安定郡等等,心腸無比歹毒。

不過來吃並沒有聽從這些人的建議,將心比心,來吃不認為曹操這是垂死掙扎的節奏,而是要壯士斷腕,走為上策。而曹操的後路不難想象,天下之大,也只有西域才是曹操的存身之地了。

自己該怎麼辦?

一時間,李重陷入迷茫之中,從內心深處講,李重並不想將曹操至於死地,但理智上,放虎歸山又是十分愚蠢的舉動。

整整十天,李重都沒做出決斷,李重依照各朝各代的經驗判斷曹操是留不得的,但對照到天朝,李重忽然覺得情景極其吻合。現在的情景是曹老大遠走西域,自己雄霸中原,和蔣大光頭退守寶島差不了多少。

拋開軍事實力問題,寶島人的生活水平確實高於天朝,生活環境也要比天朝自由。

不要拿什麼大光頭帶走多少金銀財寶說事,也不要說天朝人口眾多,事實就是事實,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拋開鄉土情結,估計天朝的百姓寧願生活在寶島,也不願意生活在天朝的,老百姓追求的可不就是這個。

至於什麼統一大計,當年李重對這個真不感冒,統一了又如何,不外乎是多統治了一個島的百姓,多收了些稅錢。壞處顯而易見,剝奪了老百姓的選擇權,兩個國家的時候,老百姓還能偷渡,變成一個國家了,偷渡和自投羅網沒什麼兩樣了。

民族大義更是個笑話,是,李重確實是個大沙文主義者,但當年的天朝好像正好和李重的作風相反,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數、四等漢就是統一了,漢人依舊不受重視,被打壓。

政府說話也跟口號一樣,你要是真的重視民族大義,當年南陽的屠殺事件,政府為什麼出兵給華人報仇雪恨。只有血債血償,華人才能對政府歸心,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更高,光欺負寶島算什麼本事呢,收回寶島天下華人就揚眉吐氣了,真是笑話。

想到這裡,李重心裡做出了決定,自己先做個實驗吧!

咱是穿越者嘛,穿越者就要與眾不同,一統天下多少人都玩過了,玩就要玩點新鮮的。

……

這個冬天發生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徐晃投降了李重,周瑜將夷陵天險納入囊中,隨後指揮大軍進入益州。益州本來就搖擺不定,徐晃一投降,大多數屬州縣立即倒戈相向,有些比較頑固的州縣也在吳懿的勸說下豎起了降旗。

徐晃投降,益州入手,李重爭霸天下的活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天下十之八九盡在掌握之中,大局已定。

初春、長安、細雨濛濛,青草連天。

最後一個戰場打的如火如荼,馬超和曹彰在安定一線展開殊死搏殺。曹操千里逃亡,馬超自然不會放過大仇人,就算李重沒有軍令,馬超也會拼死搏殺的。

曹彰也是一樣,戰線以東就是曹操的遷徙大軍,一旦自己擋不住馬超,曹操進軍西域的活動也就流產了。

沒人能在數萬騎兵的騷擾下還能帶著百姓穿行千里,可以想象,只要馬超的兵馬一到,數十萬百姓肯定會一鬨而散的,更何況本來他們就不願意背井離鄉,有逃跑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