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都沒有做。朱厚照知道以巴圖孟克為代表的韃靼黃金家族直系部落和其他的韃靼部落內部矛盾頗深,他怎麼會不好好的利用一下這一點呢。
朱厚照的設想就是聯合韃靼內部對巴圖蒙克不滿的以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等為首的割據勢力在背後和兩側對巴圖蒙克形成夾擊之勢,到時候巴圖蒙克必敗,不但大明可以從中得到較長一段時間的和平,就是郭勒津部落等部落也可以轉危為安。朱厚照相信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一定會答應和自己聯合的,因為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亦思馬因和巴圖蒙克絕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以兩人為首的部落的矛盾可是由來已久了,原因自然是由於雙方爭奪地盤了,大草原就那麼大,但是蒙古人卻不少,所以在草原上為了爭奪草原的戰爭時常發生。特別是現在的亦思馬因時期,雙方更是打得不亦樂乎。本來雙方都是為了自己部落的生存,沒有對與錯之分,只不過有時候手段卻有光明不光明之說。
亦思馬因是永謝布部落的領主,只不過亦思馬因的人品實在是有點不敢恭維,專橫狡詐,血腥殘忍,並且他曾經挑起滿都魯汗與達延汗父親博勒呼濟農的不和,又搶走了達延汗的生母。在1483年的時候,亦思馬因侵掠兀良哈三衛,巴圖蒙剋夫婦趁機聯合三衛將亦思馬因打得大敗而逃。1486年時,巴圖蒙克派郭爾羅斯部的脫火赤少師等追殺亦思馬因,並奪回了生母。
不過亦思馬因個人運氣極好,在巴圖蒙克的大軍圍剿之下竟然逃了出去。不過獲得新生的亦思馬因變得更加的狡猾了,他知道自己的部落現在不是巴圖蒙克的對手了,所以就假裝臣服了巴圖蒙克,平時打仗時亦思馬因也比較聽從巴圖蒙克的調令。但是這不代表著雙方真的和好了,只不過是雙方把直接的軍事鬥爭變成了政治鬥爭而已,在心裡雙方還是恨不得喝對方血吃對方肉的。畢竟害死自己父親又擄走母親的仇恨巴圖蒙克是不會忘記的,同樣的差點死在巴圖蒙克刀下的亦思馬因也是不會忘了對對方的仇恨的。
除了亦思馬因之外,火篩和亦卜剌兩人和巴圖蒙克的關係也都是已經到了可以直接兵戎相近的地步了。
朱厚照記得在歷史上亦思馬因、火篩和亦卜剌三人便是在這一年和巴圖蒙克爆發了韃靼內部的大規模的內戰,同時三人也是在這一年被巴圖蒙克徹底的剿滅的。只不過這一世由於朱厚照的原因,把巴圖蒙克的目光吸引到了大明來,使得巴圖蒙克暫時沒有力量對付亦思馬因、火篩和亦卜三人,使得三人僥倖逃過一劫。但是三人卻絕不會因此有絲毫的放鬆,他們知道等巴圖蒙克和大明交戰大勝而歸之時就是對他們動手的日子,所以三人在私底下也是一直準備著應戰的。
但是現在朱厚照派過去的使者卻給了他們更好的選擇。
郭勒津部落旗主大帳裡,火篩不可置信的看著下面的幾人。這幾個人便是朱厚照派來的使者。
朱厚照一共派出了三批使者,分別前往郭勒津部落、永謝布部落和以亦卜剌為首的韃靼北部部落,每一批使者都由三名文臣、四名名錦衣衛和一名韃靼人組成。錦衣衛作為明朝最大的情報機構雖然一直以來被人抱怨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但這不代表他們在大明朝外面沒有一點的勢力,韃靼和瓦剌作為大明朝近一兩百年來最大的敵人,錦衣衛自然而然的在大草原上安插了很多探子,同時也收買了很多的蒙古貴族。
火篩看著下面的幾個使者,腦子裡無數思路轉過。
奉命來火篩這裡和火篩結盟的幾個人都是朱厚照身邊的近臣,其中三個文臣還是進士出身,那大道理自是一通接著一通的往外說。在幾人的嘴裡,火篩變成了大明的永遠友好的朋友,而巴圖蒙克則變成了十惡不赦的惡魔,所以為了天下蒼生著想,火篩應該與大明結盟共同對付十惡不赦的巴圖蒙克。
連火篩這種已經五十歲臉皮厚的都已經測不出來的人聽得都臉紅了,而幾個使者卻仍然說的滔滔不絕。火篩不得不感慨漢人就是比咱蒙古人厲害啊,就連我著侵略大明次數僅次於巴圖蒙克的人都能被你們說成大明的永遠的朋友,你們還說的臉不紅心不跳的。最後實在聽不下去了,火篩連忙打斷了幾人的話,說道:“幾位使者遠道而來一定已經人困馬乏了,可先去休息一番,明日再商量著結盟之事。”
這幾個人還真的累了,聽了火篩的話也不矯情,都跟著去休息去了。反正結盟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談妥的,畢竟火篩還要先徵求一下屬下的意見的。
而遠在大草原邊緣的巴圖蒙克正在憤怒的在大帳裡亂吼,卻不知他已經被死神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