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放在你們兩姊妹身上了,不求過多,只願你們兩姊妹長大後能走出這個山窩窩,不用天天下地幹苦力、風吹日曬。”袁母摸著兩個孩子腦袋的動作更顯輕柔,“你們出息了就再沒有人看不起你們。”
抱著袁母的手臂,袁書芳堅定道:“媽媽,你放心,我以後再也不會和二舅母吵架了,我會做個懂事的孩子,也一定會好好唸書。”轉而看向袁書鈴,“鈴鈴,你以後也會和姐姐一起,對不對?”
其實根本不明白什麼是什麼的袁書鈴笑眯眯拍手:“一起一起,和姐姐一起。”
袁書芳堅定的神色讓袁母一怔後便溼了眼眶,她的大女兒懂事了,長大了。
沒有給袁母發出更多感概的時間,袁書芳賴著袁母繼續撒嬌,“媽媽,帶我和鈴鈴去剃頭髮啦,去啦,我不怕別人笑話。”邊說還邊在床上打滾,袁書鈴則在旁邊跟著滾。
被纏的哭笑不得的袁母無奈點頭:“好,好,後天一起去,不過到時嫌醜不要來找我哦。”
袁書芳心滿意足地打了個呵欠:“現在醜沒關係,以後就會變好看了。”
“人小鬼大。”袁母戳了戳袁書芳的額頭。
袁書芳變得懂事,袁母沒有疑心只有開心,因為她的兩個女兒在她心目中一直都是最貼心的。從會說話起時時“媽媽,媽媽”地叫著,叫的她心都暖了五分;會走路後,天天像個小鴨子一樣一搖一擺地跟在她身後;兩歲多的時候就會幫著她帶老二娃;每天干活回來後會撲著上來抱住她撒嬌;會在她累的時候倒上一杯開水;因為二弟媳婦說她們母女在家吃白食,便一次次地和二弟媳婦頂嘴……不管怎麼說,為了兩個可愛、體弱的女兒,袁母決定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要把兩個孩子撫養成才。
當地逢三、六、九趕集,所以四月十九號這一天,袁母騎著輛永久牌腳踏車帶著袁書芳兩姐妹上竹園壩趕場了。
八八年的竹園壩真的很窮,從蒲家到竹園壩的路是純泥巴鋪成的,路窄的只能透過一輛拖拉機不說,還到處都是坑坑窪窪。袁書芳坐在腳踏車的橫杆上緊抓著車把把袁書鈴牢牢護在懷裡,生怕車子一抖兩人就會被摔到地下。
從蒲家到竹園壩的路程很遠,而這個時候又沒有專門載人的客車或是三輪,所有趕集手機訪問wap。。的人都是騎腳踏車或靠11路(用兩條腿走)。騎腳踏車的話,從蒲家到竹園壩大概需要三十到四十分鐘時間不等,像袁母這樣帶著兩個孩子花費的時間要多些,一個小時的時間絕對跑不掉。這是去竹園壩的時候需要花費的時間,回來所要花費的時間則需翻倍,因為去的時候走的多是下坡路,回來時全是上坡。
過了金子山鄉快要到石堂關的時候,袁母停下了腳踏車,從身後的貨架上拿出了兩件舊衣服。她輕輕地替兩個孩子穿上衣服,“這之後全是下坡路,現在又是早上,風大,你們把衣服穿上免得冷著了。”
袁書芳眼眶一熱,媽媽的愛總是這般的無微不至。
穿好衣服後,袁母又把兩姊妹從前面的橫槓上移到了後面的座架上,袁母怕兩個孩子坐在後面會掉下車而她不知道,現在把她們移到後面去坐她還是會怕,可是……從石堂關到竹園壩全是陡峭的下坡路,如果兩個孩子吸多了冷風肯定又會躺在床上好幾天。袁母對著兩個孩子細聲囑咐:“二娃,你要抱好我的腰,抱不住的話就要抓緊我的衣服。大娃也一樣,要把我的衣服抓緊。”
袁書芳的前胸和袁書鈴的後背緊緊相貼,“媽媽放心,我會抓緊你的衣服,我也會看好鈴鈴。”
腳踏車很大,袁書芳、袁書鈴姐妹很瘦小,那後座架讓她們倆坐上去還稍顯寬鬆。袁母再次叮嚀了兩姊妹以後才憂心地騎著腳踏車繼續趕路。
經過石堂關的時候,袁書芳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左邊是望不到頂的懸崖,不斷有小石子從上面滾落,右邊是峭壁,隱隱傳來壁下激流擊打岩石的“嘩嘩”聲。
看著趕集的鄉民沒有一點危險意識地走在懸崖下、峭壁邊,袁書芳閉上眼睛自我安慰,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被上面落下的石頭砸死或是落到峭壁下摔死,想必這條路是安全的,是安全的吧?!
來到竹園壩,被袁母抱下腳踏車後,袁書芳覺得她全身都是軟的,為了剃個光頭而受這麼大的驚嚇,真是太不划算了!
007 。。。
袁母把腳踏車停在了一個熟人的院子裡,鎖好後就帶著袁書芳和袁書鈴直奔竹園壩唯一一座鄉鎮醫院………竹園醫院。
袁母熟門熟路地來到了門診部,可是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