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破產的好萊塢影視製作公司被某華人收購。因為公司比較小,而且華人的意識和觀念在美國並不是十分的暢通,所以吳天的介入好萊塢第一步,並沒有得到大家的注視。
而且當他們知道這個剛剛成立的公司的第二步戰略就是在香港設立了分公司後,更是將這名幕後的華人根本是當成了投資利用美國高科技效果以及後期製作裝置、經驗的手段了。亞洲有很多的影視公司跑好萊塢進行後期製作,或者是購買高價裝置回去,自行進行後期處理,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吳天的這番作為,在他們看來,只不過是包了一層好萊塢公司皮毛的後期製作團隊而已。還是技術普通大眾化的團隊。
於是,看到‘華人老闆’這樣的疑似鬧劇後,眾人也就再沒心情去關注這家公司這樣那樣的事情了。相對於國內的眾人酷愛看熱鬧的心態,美國人就實在了許多,合理的利用時間,不浪費在這種芝麻小事上是他們的一貫原則,此時面對吳天入主這家公司,也是這種態度。
可,就在大家將目光再次放遠,撇離這家名為迪達影視製作公司不久,一幕精彩電影亮相,撼動了好萊塢眾多實力公司,就在有些前瞻性高的領導人決定與這家迪達公司洽談收購或者合作的當下,迪達公司竟然意外地開展了讓人詫異的第二步:趁著電影熱播的機會下,宣佈海選演員,某些小有名氣或名氣比較大的演員也被吳天幕後指使開始了挖牆腳行動。
至於這些想要收購和合作的公司,則得到了工作人員如此的回覆:對不起,我們公司的影視編排已經預記到了六年後了。收購的事情就免談,想要合作的公司,可以留下資料,在需要某些演員拍片的時候,可以溝通,相互推薦一下……
還有一部分人打算旁敲側擊,採用迂迴戰術,結果無奈地感慨半晌,香港分公司的影片,也已經持續到五年後,換句話說,這個公司、分公司竟然不缺大作、小作的劇本,完全可以一條龍拍攝上映……
眾人最初還以為是這家華人公司‘排外’拒絕大家的藉口,然而,緊接而來的系列大片不斷上映,分公司賣座鉅作一個個屢見不鮮,這群大佬也終於無奈的相信,人家不是誇口,而是確有這個能力和經驗。
於是,所有的同行業人開始了諸如商業間諜、挖牆腳、拉攏直管部門人員等策略,卻始終無果。因為所有的人都委婉的推卸了他們提出的優厚條件,別人不清楚,可他們自己卻知道,所有的劇本和創意都在還在埋頭進行碩博連讀,溜達在求學道路上的老闆手中,或者是腦袋裡攥著呢。自己真的跳槽過去了,沒有任何的效果,也會被再次辭退……
在國內,馮導依舊年年有賀歲片上映,有心人會發現,所有的編劇都是天仔,包括其投資方也是固定的香港某影視公司。而馮導的賀歲大作也是年年火爆,穩坐頭銜。
在香港,諸如‘女人不壞’、‘新宿事件’、‘龍虎門’、‘神話’、‘寶貝計劃’、‘夏日嬤嬤茶’等一系列精彩電影不斷熱賣,‘黑白森林’、‘導火線’等電影也都大火特火,一切的一切都給吳天圈了不可想象的錢,有了不可估量的財勢。
而所有的這些,吳天才僅僅動用了自己很少一部分資源。例如那些‘越獄’、‘英雄’之類的電視劇還沒有排上歷程,‘蝸居’、‘奮鬥’等青春電影也還沒來得及抽出空閒,大批的賣座電影、電視劇的劇本都被吳天在閒暇時間寫下,並束之高閣,留待後續爆發。當然,投資的事情吳天不懂,可即將動亂的經濟危機,網路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來臨,吳天還是知道的,心裡也早已做好了妥當準備。
經歷了大幅度挫折之後,吳天深刻的知道,想要真的能夠無憂無慮、隨心所欲的生活下去,一定要有足夠的社會地位,足夠的影響力,當你能夠被國家關注,進入其法眼後,雖然行動會受到限制,但同樣的,危險也會隨之遠離開。而吳天一直在做的都是合法生意,一不弄虛作假、二不作奸犯科,所以從他的角度來說,倒是更希望能夠被國家重視起來,從而得到應有的高檔生活保障。
這兩年一直跟家人和老婆們通話接觸,時間緊迫的他,為了跟時間賽跑,已經許久沒有回國了。雖然國內的事業依舊在進行,每年都會有最少一張天仔的新專輯發行,每年也都會有最少兩部賣座的電影是天仔寫就。
時間飛逝,在吳天為了自己的社會地位,為了以後隨心所欲的生活而精心打造事業的拼搏中,在幾位佳人往返國內外機場才能與心愛的吳天見面纏綿的日子過後,吳天的碩博連讀終於積累了足夠的學分,並透過了論文答辯,宣告這個世界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