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送他去衙門。然後就去康膳居找顧川柏學習怎麼辨識藥材,顧川柏並沒有時間手把手地教楊沐,他很多時候要去給人問診,開方子。大部分時間楊沐都跟著店裡的夥計學習切藥、曬藥、瞭解藥性。到了傍晚,就回去給顏寧做晚飯,日子過得很充實,也很快樂。
直到不能再拖了,才辭別顏寧動身回家。楊沐將藥材帶回去,賣給仁善堂和濟安堂以及縣城的另外幾家藥鋪,又跟幾家藥鋪的老闆達成意向,以後由他負責提供北方的藥材。
忙完這些事,楊沐又去了一趟曲縣顏先生家,將顏寧捎帶回來的東西送去,這才回到自己家中。
這時已經是臘月了。一般地方一到冬天,農事都停歇了,人們就一門心思在家休息等過年了。但是這個季節卻是蓉鄉人最忙的時候,泥下的藕要起出來,洗刷、壓制藕粉、曬粉,這是一年中最累最苦的時候,也是一年中的收穫季節。
楊沐家沒有種藕,但他也無法得閒,明年一開春,他就得往京城送藕粉,所以要早早定好貨源。好在都是本鄉本土,跟吳家關係也好,這都不是什麼難事。
楊母的腿疾已經大好,已經能拄著柺杖四處走動了。只是這幾年一直病著,身心都備受煎熬,整個人都衰老了許多,四十來歲的年紀,看起來竟有五十歲的模樣。
楊沐看著母親迅速衰老,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他將從京城帶回來的阿膠給母親服用,也不說明價格,只說是顏寧給她買的補藥。楊母不捨得兒子花錢給自己買藥吃,但是卻無法拒絕顏寧的心意。
第四十八章 取捨
這日天氣晴好,沒有風,陽光暖暖的,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楊沐難得沒有出門,一家人坐在院子裡曬太陽。
楊母坐在椅子裡做繡活,儘管家裡已經不需要她賺這點錢了,但是總還是要找點事打發時間,否則真讓她覺得自己是個廢人,楊沐深知母親的脾性,所以也不反對。
楊沐拿了一本《本草經》,瞭解各種草藥的藥性。
桂琴在給元兒做鞋子,要過年了,孩子總是要穿新衣新鞋的。
元兒和楊大伯家的大黃狗在院子裡追來追去,玩得不亦樂乎,楊大伯的孫子楊旭去私塾上課了,還沒有放假,元兒白天沒有玩伴,所以常常和大黃狗一起玩。
這一年桂琴母子在楊家,生活算不上富足,但是也算安定,不用受凍捱餓,也不用擔驚受怕,身體和精神狀態都極好。元兒更是長高了一寸,性情也沒以前那麼膽小怯弱,而是虎虎有生氣,看起來與同齡孩子沒什麼分別了。
楊沐放下手中的書,眼光隨著元兒轉,心中一動:“桂琴姐,元兒過完年有七歲了吧?”
“是啊,他是五月生的。”
楊沐招呼元兒:“元兒,過來。”
元兒帶了大黃狗過來了:“楊叔叔。”
那狗跟楊沐也熟,過來在他腿邊蹭了幾下。楊沐摸摸大黃狗的腦袋,對元兒說:“元兒想不想學識字?”
元兒呆住了:“?”
桂琴也呆住了。
楊沐說:“過完年送元兒去吳村私塾讀書吧,男孩子還是要會識字計數的。”
楊沐說得輕描淡寫,桂琴卻聽得熱淚盈眶,他們母子本是受了楊家的恩惠,幫忙照顧楊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楊沐堅持每月都給她工錢,而且從沒有將他們母子當外人看,如今還要送元兒去讀書,這份恩情,實在是太大了。
桂琴放下手中的鞋,拖著兒子到楊母面前:“元兒來給奶奶磕頭,謝謝奶奶和叔叔。”
楊母放下手中的針線,彎身扶起跪著的元兒:“元兒起來,哪用這樣客氣,你楊叔叔說送你去讀書,你就要好好讀。當初我也是覺得讀書好,才送他去讀書的,希望元兒將來也能有出息。”
元兒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對能上私塾的楊旭羨慕很久了,如今自己也可以去讀私塾,那就可以和楊旭一起去上學了。於是恭恭敬敬地說:“謝謝奶奶,謝謝楊叔叔,元兒一定好好學。”然後領著大黃狗,到處瘋跑去了,看得出心裡十分開心。
楊沐把目光從元兒身上收回來:“桂琴姐,還不知道元兒姓什麼呢?”
桂琴遲疑了一下:“我夫家姓徐,元兒本來叫做徐元。”
楊沐說:“你想給孩子姓原來的姓嗎?”
桂琴顯然擔心夫家會找到她們母子,搖了搖頭。
楊沐說:“那就給元兒姓桂罷,跟你姓。”
桂琴說:“其實我也不姓桂,夫家就給我取了這麼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