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1 / 4)

小說:夢入芙蓉浦 作者:擊水三千

也夠偏的,看的人應該不多,但是京城是什麼地方?那是天下官員的聚集地。怎樣才能在官場上嶄露頭角,爭得一席之地,又不觸犯當朝者的底線?那就得鑑古知今,向古人學習。連一代明君唐太宗都說了“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所以要想做個一好官、做大官,那就得讀史書。

再者,除了做鏡子的正史,那些野史秘聞又可以提供無盡可玩味的東西。又加上這個書攤所在的位置極好,離各大書院都近,所以生意相當興隆,慢慢地就由書攤發展成了鋪子,店名“春秋書肆”,譽滿京華。嗅覺敏銳的書商從中嗅到商機,紛紛加入到這條小街巷來,逐漸就形成了一條專門的書林街,人們習慣性地叫為春秋巷。春秋巷主營的還是史書,但是範圍已經擴充套件到方方面面,凡事跟讀書人有關的,比如經子集、紙墨筆硯、琴棋書畫、應試寶典等等,都能在這裡買得到。當然,你要是想找那些偏門的野史、秘辛,那就更是來對地方了。

顏寧這些日子,除了踅摸吃的,其餘的時間都打發在春秋巷了。這裡簡直就是一個書的海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書。顏寧看中了一套風物誌大全,收集了各朝各代的風物誌,足有二十本之多,用富陽竹紙印刷的,紙質輕柔,手感極佳,字跡清晰優美,是一套印刷精良的好書,當然價錢不算便宜,他準備買來送給楊沐。今天是特意叫上吳嚴去當搬運工的,可憐吳嚴還不知道自己被算計了。

“老闆,我要這套書。”顏寧指著書架上那套風物誌大全。

店鋪夥計連忙走過來,看了一下那套書:“喲,這位客官,實在是不巧,剛剛已經有人買下這套書了。”

吳嚴在一旁奇怪了:“難道你們只有這一套了?”

“正是。這套書刊印有些年頭了,數量本就不多,價錢也不算便宜,賣得很慢,後來也就沒有再印。可不巧這最後一套今日被你們幾位都看中了。”夥計陪著笑臉。

顏寧問:“那照你的意思,別家也是沒有的了?”

“這是我們書肆自行編印的,別家是沒有的。”原來這春秋書肆做大之後,不僅賣書,也自行編排印刷書刊。

吳嚴低聲對顏寧說:“怎麼辦?我們換套別的?”

顏寧皺皺眉頭,怎麼這麼不巧,前幾天一直都沒人買,今天決定要買,就有人買走了,換別的,那就得一本一本地湊,怕是難有這麼系統齊備的了。便對那夥計說:“不知是哪位客人買了這書,敢問一下可否割愛?”

那夥計指了一下旁邊的一位錦衣人:“就是這位客官。”

旁邊那錦衣人早就聽見他們的對話了,看顏寧看向自己,微微一笑,朝顏寧點了下頭。顏寧看他不過二十多歲年紀,身形清瘦,膚色白皙,淺紫色的衣著不算華麗,但做工甚是精緻,頭上的玉簪與腰間的玉墜樣式簡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上好的美玉。顏寧的祖父愛好收藏玉石,因為君子如玉,顏寧從小受薰陶,故也懂一些行情。這人分明是大戶人家的公子爺。吳嚴家裡也做綢緞布匹生意,一看對方的衣料,就知是南京的雲錦,他在顏寧背後低聲咕噥:“此人非富即貴,難辦啊。”

顏寧作了個揖,陪了笑:“這位公子真是有眼光,也挑中了這套風物誌。”

那人微微一笑,一口標準的京腔:“公子謬讚了,我是正巧想看此類的書,難得碰上這麼齊整的,所以便買下了,奪了公子所愛,真是不好意思。”

顏寧沉吟一下:“那可真是不巧,我本想買了這書送人的,有個朋友喜歡這類書喜歡得緊,不知公子可否割愛?”

那人笑了一下:“聽公子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想是今年參加大考的舉子吧。在下洪遠,字承業,京城人氏。”

顏寧拱手:“原來是洪公子,在下顏寧,吳州曲縣人氏。這是我的同窗好友吳嚴,我們尚未行冠禮,故未有表字。”

洪遠撫手點頭:“吳州果然人傑地靈,有顏兄和吳兄這樣的青年才俊,真乃我朝之福啊。”

顏寧和吳嚴連忙道:“先生謬讚了。”

洪遠說:“二位就不必見外了,如不嫌棄,你我以兄弟稱之即好。”

顏寧與吳嚴從善如流:“那我們就不拘禮了,洪兄。”

洪遠爽朗地笑起來,開口喚店夥計:“夥計,你這店裡可還有同型別的書?”

那夥計跑過來:“客官,我們店還有一套近人著的風物誌,是善本,比較貴,不知各位是否要看一看?”

“那還不趕緊拿來,”洪遠回頭對顏寧和吳嚴笑笑,“我平時事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