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後來更陸續支援美國黑人激進團體黑豹黨、北愛爾蘭共和軍、菲律賓伊斯蘭教團體……美國CIA則在利比亞五度策動政變,並鼓動人民示威。最大規模一次為1984年,情況只比這回好一些。卡扎菲每一次皆死裡逃生;其中更有一次大規模示威,暴民們揚言要炸燬三口高產量油井,導致近10萬名利比亞人逃難出國。不管哪一次示威,卡扎菲皆進行事後整肅,軍官被絞死,與他們共事但沒有參加叛亂的軍官,也奉命必須出席目睹行刑現場。他殘忍的清算手段使當年那位“大阿拉伯”的浪漫青年,從此只剩下屠夫的面貌。
晚年的卡扎菲一直在做困獸之鬥,他活在恐懼不安中,即使逃離利比亞的反對派人士,他都不放過,他的殺手團到維也納、到塞普勒斯執行暗殺任務。此時沙漠之子與帝國的抗爭,只剩血腥之路。持續迴圈,直至美國出現更大號的敵人本·拉登及伊拉克戰爭,美國才在現實考慮下與卡扎菲和解。
倒戈的利比亞司法部長說,“卡扎菲,不是穆巴拉克,他不會逃,他會戰到最後一刻。”沙漠的孩子從小就抱持轟轟烈烈的大夢,他的人生從貧困到富裕,從一籍無名,到舉世2011年經濟都得看他臉色。可惜他的夢愈大,他的人生就愈瘋狂。阿拉伯永遠在嗚咽中,在內戰中,在彼此仇殺中;最終在美國量化寬鬆引發的糧食通脹動盪中,卡扎菲被他的子民推翻。美國人發明的Facebook,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