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一萬餘戶分地屯田,不過尚沒有開墾。”
陳德興道:“立即安排遼西來人出關就食,這樣也能減少前線的糧草消耗。趁天氣尚暖用海面沒有封凍用海軍的船送他們走。也別都回遼西,可一半回遼西,一半去遼東。遼西的田宅也得重新分配,不必物歸原主了。”
其實也沒有什麼原主,蒙古治下的產權觀念根本不能和大宋相比。遼西的土地理論上都屬於合撒兒兀魯斯,那裡的漢民理論上都是移相哥的農奴,人身自由都沒有,何來產權?
因而北明政務司可以根據需要重新給這些漢民分配土地田宅。至於分配的原則,當然是要有利於士爵制度的推行。士爵不僅僅是軍功貴族和軍功授田那麼簡單。這種制度同時也是北明地方自治的基礎。士爵在北明,就類於科舉世族在江南。
只是士爵之家都是初興,規模小人口少,不能和動輒數百上千的強宗大族相比。因此,士爵貴族在地方的統治只能依賴貴族議會而不能依靠宗族。
依靠貴族議會和士爵、士紳,也是現在北明的國策。因此北明每佔領一地,都會從遼東遷移一些士爵去落籍,成為北明在當地的基礎。同時,也要儘可能遷移一些當地人民去遼東落籍,分配一定數目的土地、牲畜。再鼓勵他們租賃士爵田莊,以增加遼東的農業人口。
總而言之,陳德興現在推行計程車爵制度也是對中國社會,至少北方中國社會的一種重組。以幾萬乃至幾十萬士爵貴族,構建起新的社會基礎。
……
“竟然打出九斿白纛了!”劉孝元抬頭望著忽必烈的金頂大帳前高高豎立的九纛,心下頓時雪亮。
原來忽必烈一路潛行不是想瞞過北明或東唐的耳目——這是沒有必要的,北明、東唐即便在草原上撒了耳目,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情報傳遞出去,這個時代可沒有電報、網路和無線電話。
忽必烈想要瞞的,原來是蒙古東道四王的耳目!而現在又堂而皇之打出九纛,立起金頂大帳,目的應該是讓事先毫無準備的四王前來參覲!
“這是要學漢高祖遊雲夢澤啊!”劉孝元吸了口草原上的涼氣兒,一邊往金頂大帳的方向走去,一邊在心裡面佩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