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年復一年的苦讀,三十年四十年寒暑如一日,就是為了讓宗族代代出進士!
“家門沈畢竟是商家,商家一般沒有這等恆心,子弟考個一兩次舉人不中也就放棄了。多半會在二十多歲轉行經商,而且之前學的東西也不純,會在詩書之間雜以經營之道。所以商家子弟多雜而不精……那個黃智深就是這樣的,什麼都會,就是不精。”
談起科舉,陳淮清真是一肚子話,他也是個科場老人了,其中的辛酸真是隻有自己知道。而考了二十多年,自然也交了些科場上的朋友。也就知道了所謂江南豪門是怎麼維持門第的。
說起來,也都是辛酸!
一個宗族的男子,都會將人生最好的年華奉獻給孔孟之道。而其中的絕大多數,註定會一無所成。
而他們在宗族中的地位,他們的婚姻,他們的前途,他們的一切,都會和科舉掛鉤——考中了就有一切,考不中……一生註定寂寥。
所以,每一個江南豪門背後,都有一大群被科舉耽誤了終身的大叔吧嗒吧嗒在暗自落淚……然後擦乾眼淚,繼續奮鬥讀書。
似乎是挺勵志的故事,宋朝、明朝、清朝時候,華夏民族的絕大部分精英們,就是這樣“勵志”著,奮鬥著,帶著夢想老去,死去,最後一事無成!
而對他們的宗族來說,他們就是培養進士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進士這事兒,從某種程度上也是要講機率學的,從事這些事業的人越多,中獎的機率也就越高。
一代人只要出一個進士,就可以將宗族在地方上的地位維持住——進士是官,而且是很有前途的官,放在臨安或許沒有什麼,但是在舟山這樣的島嶼上,那就是天王老子一般的人物。足以讓一島之民仰望,也足以庇護住一個宗族的財富和香火,讓整個宗族成為凌駕於他人之上的強宗大族,最後成為地方上的壟斷勢力。
而出不了進士的宗族,想要維持和發展,就必須依附於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