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相公,您覺得這份《盟約》可行否?”劉升讀完了《盟約》的草稿,滿臉堆笑地看著坐在一張長方形會議桌對面的副丞相孔玉發問。
孔玉皺皺眉頭,《盟約》彷彿沒有什麼問題……按照劉升等人的提法,這份《盟約》是前往北明十六城的華夏移民,人人都要宣誓遵守的。聽著怎麼有點像是加入什麼江湖門派啊?
“錢知市,你怎麼看?”孔玉低聲問身邊的塘沽知市錢度,後者這幾個月除了處理市務,也忙著和塘沽市的商會討論投資北明自治城市的事情。
“相公,下官以為這一紙《盟約》還是要的。”錢度微笑著回答,“明洲諸城距離大明何止萬里?朝廷法度難以通行,唯有讓百姓自治,讓百姓歃血為盟,訂個規矩也是應該的。”
他頓了頓又道:“若不是如此,就怕沒有商人敢往北明十六城砸錢啊!”
孔玉搖搖頭,道:“這《盟約》分明規定的是對民眾有利,和投資之商人有何干系?這商人合股公行,不都是按照股份多少講話的嗎?”
錢度笑道:“這是十六城民眾《盟約》,各股公行另有規章的。”
劉升笑著補充,“相公,民眾自治《盟約》管的是十六城自治市府和議會……各個合股公行是管城市開發的,這是兩碼事。除非聖人預備授予合股公行組織軍隊、制定法律、建立政府之特殊權力……”
“這可不行!”孔玉連連搖頭。讓一個股份公行有軍隊、政府還能制定法律,這還了得?
劉升也道:“自是不行的。合股公行事務皆決於股東,若是允許合股公行有軍隊、政府,可立法,就等於將這些大權交給大股東了。這大股東……恐怕也沒有人敢去做。”
也不是沒有人,陳德興是能做的。但是陳德興分身乏術,根本去不了北明洲。因此北明洲之事就只能委託代理……這不就是將北明洲十六城交給臣子全權處理了嗎?誰知道這些臣子會不會變成第二個、第三個朱四九?
錢度也點點頭,“相公,劉士紳(劉升已經買了士紳牌)說的有道理。合股公行和城市議會是不一樣的,公行如果有了兵權、政權便和藩鎮無二了。這就不是生意了,只怕誠實商人皆不敢為之。”
“也對!”孔玉思索了半晌,點點頭道,“這份《盟約》可行,吾明日進宮便上報給聖人。另外,合股公行組建的怎麼樣了?都募集到多少資本了?”
孔玉當然不會想到這份《盟約》將會產生何等深遠的後果,他現在最關心的還是北明十六城的大建設啥時候能開始。
實際上,起草這份《盟約》的劉升一樣沒有想到……他只是就事論事,北明十六城的議會不能對商人公行負責,那樣商人公行胡作非為起來誰去制約?既然不能對商人公行負責,君主又不知道在哪兒,那也只有把全體民眾抬出來了。
歷史上北美十三州那樣目無君上,多半也是這個緣故——英吉利的君上在大西洋對岸,根本沒功夫去管那些人人持槍的北美暴民。
“相公,募集資本的事情您不用操心,現在已經有很多商人表示要投錢了。”
錢度笑眯眯接過話題,回答道:“江都、明度的事情下官不知,但是塘沽市是下官管的。只要這份《盟約》能透過,咱們塘沽市立即就能籌集到兩百萬貫!”
兩百萬貫雖然不是小數目,但是對如今大明十大商市(江都、臨安、泉州、沈家門、廣州、明都、雷州、莆田、定海、北京)之一的塘沽市而言,籌集起來也不算費勁兒。
“有兩百萬貫……倒是能做些事情了!”孔玉笑眯眯地點頭。“若是江都商市和明都商市也能籌到這個數,北明洲三城的建設至少可以開始了。”
第844章在香港
大明天道七年十月,香港。
這座位於不列顛島上的新興海港,不僅是大明大西洋艦隊的主要錨地,還是英格蘭王國對外貿易的要衝,同時也是一扇面向世界的視窗。
隨著英吉利海峽對岸淪陷於蒙古人的鐵蹄之後,這裡就成為不甘心當四等歐、五等歐的西歐中上等人物的避難之所。來自萊茵河畔和尼德蘭底地的商人、工匠,從巴黎大學流亡而來的教師和學生,從法國、德意志、波蘭等地逃亡來的貴族、商人和教士都在這裡彙集。這些流亡者帶來的不僅是人口,還有大量的財富、產業和知識,使得香港這座城市日益繁榮興旺起來。因為需求強勁,來自遙遠東方的商品也開始在這裡流動,許多逃亡到香港的西歐商人和工匠,也開始生產販賣他們粗劣的手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