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延伸到一條彷彿是大街的直道上。在直道北端的盡頭,還有一座小一些的石頭“小山”,這座“小山”的正面還有由十二座平臺圍成的廣場,彷彿是個閱兵的地方——這兩“小山”不會是兩座堡壘吧?
在大宋中過狀元,也算博學的文天祥,甚至猜不出這座好用大石頭砌成的“小山”是如何建成的?這些石頭是怎麼開採出來,怎麼運輸到這座山谷中的呢?
能建造出如此宏偉建築的人,又怎麼可能是蠻夷呢?又怎麼可能沒有鐵器和銅器呢?沒有銅和鐵,他們是怎麼把石塊開鑿出來的?根本就不可能嘛!
看來居住在此的土著,應該和漢人差不多,不,說不定比漢人還有能幹。這裡那麼高大的石頭房屋,想來比臨安隨處可見的木屋難建造多了。
“沒有人!這裡彷彿是空的,沒有人居住!”
獨臂道人楊阿過用僅有的一隻手舉著望遠鏡仔細地觀察了一遍又一遍,最後還是搖搖頭。“真的沒有人……這是座廢城,看來已經好幾百年沒有人居住了。”
幾百年?這是幾百年前的明洲土著建造的?
“何以見得?”文天祥將信將疑地問。
“沒有老百姓的房子……”楊阿過是經歷過遼東被蒙古佔領和荒廢的時代的,見過無數荒無人煙的城池和村鎮。對“遺蹟考古”那是非常有心得的。“石頭大屋有一些,還有兩座堡壘彷彿的東西,但那不可能是尋常百姓居住的。老百姓的房子呢?都已經沒有了蹤影,顯然是被荒廢很久了。”
蒙起這個時候已經站了起來,他也用望遠鏡四下張望過了。這裡的確沒有人煙!而且只有高大的石頭建築,沒有低矮的民居——在他看來,尋常百姓的房子多半是木頭或是稻草搭成的……如果這裡有稻子的話。這些木房子和茅草房子當然不會像石頭大房子那麼牢靠,被放棄以後幾十年上百年也差不多毀乾淨了。
“那裡的確沒有人!”蒙起撇嘴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