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大汗建功立業。有了功勳,大汗可以封他們做官,封他們當士爵,也可以讓他們補入漢八旗。”
忽必烈捋著鬍子,皺眉思索,半晌之後才重重點頭,大聲笑道:“好!劉卿,你果然是朕的張子房……三河之地就按照你的辦法來治理!”他說道這裡,濃眉又緊皺起來,“只是治理國家不是一朝一夕,朕現在被別兒哥、旭烈兀和海都三面夾擊,當如之奈何?”
第678章一路向西
聽到忽必烈的問題,劉孝元只是苦苦一笑,臉色也凝重起來了。
呃,當然是裝的!他是個有秘密的男人,他的秘密是一個使命,就是把忽必烈大汗忽悠成忽必烈法老——實際上就是禍水西引!
三河之地不過是忽必烈西行記的第二站(第一站是後世中國的新疆那塊地盤),接下去還有慢慢征途呢。
想到這裡,劉孝元就是一聲長嘆:形勢很不好啊!忽必烈丟了中原,又是個偽大汗,別兒哥和海都肯定不容他,賴在河套不肯西行的東道四王多半也恨死忽必烈了。唯一和忽必烈關係不錯的就只有佔據波斯大食的旭烈兀。不過旭烈兀和忽必烈的“關係”也因為阿里不哥之死,存了很深的裂痕。
嘆完了氣,吊足了忽必烈的胃口,劉孝元才淡淡開口道:“其實別兒哥、旭烈兀和海都三汗都不是大汗的對手,只要大汗能在三河制地推行‘明法’,改革軍制,便是三汗聯手也不是大汗的對手。況且三汗之中,別兒哥和旭烈兀勢同水火,激戰連年。而別兒哥和海都雖然關係不錯,但是別兒哥所奉之天方教和海都所奉之天道教同樣水火難容。三汗在庫裡臺大會上或許會聯手,但是上了戰場是很難聯合的。大汗完全可以將他們各個擊破。”
“各個擊破,朕也是這麼想的。”忽必烈皺著眉頭道,“劉卿,你覺得咱們先擊破誰比較好?”
“當然是薩萊的金帳!”劉孝元道。
“別兒哥?”忽必烈愣了一愣,他本來以為劉孝元會建議先打旭烈兀的——在三汗王中,海都雖然實力最弱,但是有陳德興撐腰,打敗是不容易。而別兒哥實力最強,又和海都要好,彷彿也不容易消滅。倒是旭烈兀比較好對付!
一方面旭烈兀的在波斯、大食的根基較淺,蒙古人在那裡建立統治不過幾年時間,天方教的反抗力量還非常強大;另一方面旭烈兀和別兒哥矛盾很深,又和西方埃及的馬木魯克人開戰,可謂是腹背受敵,應該比較容易拿下。
“金帳汗可不好對付!”忽必烈搖搖頭。“金帳汗國自朮赤草創,由拔都壯大,至今已經有四十年了。欽察草原上的遊牧之民,已經很金帳汗國一體,別兒哥麾下勇士只怕不下二十萬!西面的羅斯諸國也都被其征服。而且金帳汗所轄之土遼闊,若戰之不利或一走了之。”
金帳汗國的根底就是個草原行國,打不過還可以跑,又能從西面的羅斯諸國得到補給,戰爭很容易長期持續不決。
劉孝元緩緩搖頭,“只需摧破薩萊,屠戮欽察草原,給金帳汗一個教訓即可。”
“不滅了金帳汗國?”忽必烈微微皺起了眉頭。
“滅不了的!”劉孝元頓了一下,然後一字一頓地道,“因為有大明存在!大明不會容我滅金帳、吞海都的。大汗若久留欽察,海都必自蒙古而來!說不定……還會有明軍跟隨!”
“海都這個叛逆!”忽必烈怒罵一聲。不過他還是點了點頭,認同了劉孝元的分析。
海都佔據蒙古,又無力南侵漢土,其實就是仰賴大明鼻息。想要擺脫這樣的困境,只有一個辦法——奪取富庶的三河之地,用三河的財富來養草原。
所以海都一定會想方設法入侵三河!
劉孝元接著道:“大汗北擊薩萊,旭烈兀一定樂見其成,而大汗可先破薩萊,再和別兒哥議和。”
先打一頓,再議和!這樣金帳汗國至少能消停上幾年。
“然後呢?”忽必烈又問。
“再和海都議和!”
“什麼!?”忽必烈聞言一愣,險些就從馬背上跌下去了。“和海都那個叛逆議和?”
“是的,”劉孝元點點頭,道,“可以割讓別失八里、哈密力、阿里麻裡和海押立等地。”
“還要割地!?”忽必烈愣了又愣,“為什麼?”
“自然是為了向西發展!”
“向西?”忽必烈道,“去哪裡?”
旭烈兀(已經死了)的汗國雖然擋住了忽必烈西進之路,但是從方位上說,伊利汗國是在南方。
“去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