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臣揣摩出朱棣的心思,紛紛站出來彈劾寺廟不作為。
“皇上!”
吏部尚書胡楊突然一臉嚴肅站出來。
“天禧寺和宋大人之間糾紛,確實是天禧寺僧人做得不對。”
“可微臣覺得,宋大人仍然有貪汙之嫌。”
“而且僧人和道士皆是普度眾生,他們擁有的田產也是自己花錢購買或是朝廷恩賜而來,豈能怪罪於他們?”
“皇上,胡尚書所言,微臣不贊成。”
王偉光站出來反駁,“傳出宋大人貪汙,眾臣彈劾時,皇上就派錦衣衛核查,證明宋大人沒有貪汙。”
“寺廟情況,各州府也寫得很清楚,而且寺廟還放高利貸,從而搶佔百姓良田,此舉跟劣紳有什麼區別?”
“向來四大皆空,慈悲為懷的僧人,如今都成了什麼樣子?”
“胡尚書也是知書達理之人,先帝也曾稱讚胡尚書是大賢之才。”
“現在,胡尚書因何要包庇那些僧人和道士。”
王偉光神色惱怒。
不等他說完,方孝孺和李文衛等內閣大臣也紛紛附和。
“皇上,寺廟和道觀被那麼多州府官員彈劾,足以證明寺廟和道觀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皇上,京城周邊寺廟和道觀擁有良田多達上百萬畝,這麼多良田被寺廟霸佔,又有多少百姓失去田地?”
“整個大明朝被寺廟霸佔的田地數不勝數。”
聞言,胡楊等一些大臣臉色大變。
心裡懷疑,此事難不成是王偉光和李文衛等內閣大臣聯手,讓州府百官彈劾?
況且王偉光和李文衛等內閣大學士都跟宋隱關係較好。
內閣眾大臣出聲,朝堂上頓時寂然無聲。
內閣大臣跟皇上思想統一,況且這事,寺廟確實不對。
胡楊即便再不甘心,也沒有應對之策。
於是退朝後,京城大街小巷,都貼滿告示。
“鑑於寺廟和道觀擁有田地過多,導致許多貧民沒有田地,還要苦於徭役。”
“皇上和文武百官朝議後決定,收回寺廟和道觀多餘田地,每人擁有田地不超過八畝,剩下的分給貧民……”
“皇上英明!”
京城內外百姓都沸騰起來。
同時,收回寺廟和道觀多餘良田的詔令,也以最快速度發往各州府。
錦衣衛衛所。
胡雄將校尉以上錦衣衛召集過來。
“皇上要把寺廟多餘良田發給貧民!”
“相信天禧寺肯定憋不住,你們盯緊胡雄和天禧寺。”
“是!”
錦衣衛眾將領,一個個神色嚴肅領命。
天禧寺等寺廟也已收到朝廷詔令。
戶部等官員也陸續進駐天禧寺等寺廟和道觀。
所有僧人和道長,看著多年攢下來的良田,丈量後被划走,無不滿心悲苦。
同時更是怒火中燒。
“住持,肯定是宋隱對天禧寺進行報復!”
“沒錯,住持,我等如此無辜,沒了那些良田,寺裡日後該怎麼活?”
“阿彌陀佛!”
“此事聖旨已下,難道你們想抗旨不成?”
天禧寺內,圓雲住持和圓通等僧人又驚又怒。
“住持,這事肯定是宋隱的報復!”
“阿彌陀佛,有因必有果,我等應該反省。”
“但是住持,這麼一來,所有僧人和道長定會將矛頭直指我等。”
“當時原本就是我等貪心不足,才有此懲罰。”
“主持,我們不甘心,天禧寺是被他們算計的,我們為何要沉默,讓皇上遷怒我等?”
“天禧寺招皇上和太子記恨,日後還如何興旺?”
“我等有愧於佛門啊!”
“阿彌陀佛!”
圓雲住持愁苦地嘆了口氣,“這事,老衲定會給爾等一個交代。”
……
胡楊剛回到府邸,管家就迎了過來。
<center></center>
“老爺,今日有人送來一封信!”
“什麼信?”
胡楊皺眉,直覺有些不妙。
連忙接過信查閱。
“痴人說夢,上了船豈非說想下就能下?”
隨即冷笑地吩咐管家,“派人盯緊天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