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兩邊的各有顧忌,使得日月山兩頭一直保持著‘平和’。直到征伐軍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平靜。
這時西寧暴兵的拳頭力量在圍攻貴德廳,另一部分主力在照看威遠堡的黃武賢部,馬家兄弟多方籌措,陸續掉進了兩千人增援丹噶爾城。
劉暹的虛擬地圖探測半徑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里,人在多爾濟沙木的大帳裡都能清晰知道丹噶爾城的兵力多寡。但那個時候,他只看著多爾濟沙木到處串聯,而並沒趁機出兵拿下丹噶爾城。
因為劉暹想要打的是一場野戰,而非攻城戰後血腥的巷戰。
憑藉火器的絕對優勢,秦軍可以輕鬆的在野外把暴軍打個一比十,但是在大街小巷中,即便秦軍配備的都有手榴彈,要徹底覆滅真神教暴兵的抵抗,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每一名戰士的性命都是珍惜的,即使是炮灰驃騎營,也不能拿來做無謂的犧牲。
丹噶爾城三千守軍太少,征伐軍先頭部隊出動當在一兩千人上下,守軍在兵力優勢不大的情況下是不會出城野戰的。
劉暹就看著丹噶爾城的兵力在等。
當征伐軍要打西寧的訊息傳出後,西寧果然立刻又向丹噶爾城增兵了,前後三波,大約有兩千人。
劉暹這才等來了自己需要的戰機。
五千人的守軍,裡面不知道充斥著多少真神教狂信徒,當這些人看到人數只有一兩千的清軍在城外耀武揚威的時候,相信守軍出城野戰的紀律是十分的。
至於正趕上天下小雨,弄得整個軍事行動附帶著濃濃的偷襲意味,純粹是天公作美。
留下一個中隊的步兵看押俘虜,收攏繳獲,劉暹帶著餘下兵力疾馳向丹噶爾城外的湟水河奔去。
兩座石橋完好無損。暴兵根本就不重視石橋的作用,全無守備。
劉暹刀不出鞘的拿下湟水河的通道,迅速命令一個騎兵大隊往東北方向的八敗梁挺進,餘下隊伍,全部下馬休整,搭撐軍帳,蓄養馬力,好迎接天亮後的廝殺。
丹噶爾城南門離湟水河不到二里遠。如果暴軍手裡能有幾門不錯的大炮,支在城頭,就可以封鎖湟水河道。
但玉通雖然混賬,黃武賢雖然無能,卻也不會傻到把重炮留給馬家兄弟。西寧鎮本有的一批重炮,不是釘死了火門,就是給拖去威遠堡。
同時眼下的時局也不是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