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是直直的向西席捲過去,這一路是國防軍的主力,有三分之二,六萬多部隊。可以時刻跟奪取了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的任化邦相互照應,後者的任務是再接再厲拿下塞米巴拉金斯克。總指揮為張忠奎!
第二路是餘下的部隊,三萬出頭的兵力,主要是第四整編師加**立旅,敵前總指揮自然是第四師的師長石東來。
伍金柱負責善後事宜,塔城之戰的傷病員和巴爾喀什湖之戰的傷病員。可是個巨大的數字。這些人現在全都留在塔城將養,伍金柱要留下來安定軍心。而且這麼多的傷員,每天只需要的補給、傷藥和糧食、肉食等,就是個天文數字,可不能出錯。
並且這裡還是維繫十萬大軍後勤補給的命脈,沒個能統善全域性的人坐鎮,劉暹也不放心的。
周軍則趕回了伊犁。劉暹下一個目標就是阿拉木圖,他會帶著第二路軍向南拿下楚河平原。楚河平原?是不是感覺這是個很有中國色彩的名字?
實際上這裡卻沒有生活著一個漢人,雖然在一千多年前這條河流跟中國確實有著一段不淺的淵源。楚河平原在吉爾吉斯山脈的北麓。楚河古稱碎葉水。而碎葉,指的就是一千二百多年前,大唐時候的西域重鎮碎葉城,李白的出生地。
楚河平原的北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坦原野。它的南部是巨大的莫因庫姆沙漠,這裡年降水少,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沙漠北部邊緣有楚河。而內部河流稀少,徑流量少。植被數量稀少,覆蓋率低,非常不適於人類經濟活動。
因此,當劉暹拿下楚河平原,就等於是將阿拉木圖部分,也就是在整個伊犁河流域的俄軍,跟他們身後遼闊的中亞完全隔絕開了。
因為阿拉木圖的南面是天山和吉爾吉斯山,北面是巴爾喀什湖懷抱的巨大沙漠,東面是堅固的阿拉套城防線和一系列的伊犁河防線,西面一被隔斷,那對至今還留在阿拉木圖地區的小兩萬俄軍來說,那是致命的傷害。
在阿拉套山,在伊犁河,俄軍有一處接著一處的陣地、工事、防線來面對國防軍。可在他們的背後,那叫片甲皆無,國防軍能一路暢通的殺到阿拉木圖。
總數超過三萬人的國防軍殺奔而來,阿拉木圖處在一片混亂之中。
江布林山,國防軍南下第二陸軍駐紮地。
劉暹指揮部隊停留在了這裡,不再繼續向東,因為再往東去就是楚…伊犁山了。劉暹只需要第二陸軍駐紮在江布林山,就能讓俄軍鋒芒在背。
阿拉木圖方面在這次局勢變動之中的應對很緩慢而無張。劉暹帶領部隊從巴爾喀什南下到江布林山,用了六天的時間,阿拉木圖竟然沒能形成一次上規模的變動。看看現在阿拉木圖俄軍的軍事佈置跟七天前的軍事佈置有什麼不同?
變化只在於阿拉木圖多出了三千多俄軍,多出了兩千多民兵。前線各處俄軍分別減少了一個連隊到一個營不等。俄國人這樣的應對簡直讓劉暹好笑。而且一天、兩天,劉暹停兵江布林山都三天了,俄軍的軍事佈置還依舊半點沒變。
劉暹知道他在江布林山跟俄國人耗不起。阿拉木圖的軍需儲備至少能讓兩萬俄軍支撐上半年作戰,他舉兵佔據楚河平原,進抵江布林山,更多是給俄國人精神層面的打擊。世界上任何一支部隊,在後路被斷的情況下,也會驚慌、恐懼。
劉暹可不願意在江布林山白等上半年。特別是阿拉木圖的俄國人這麼愚蠢的情形下。所以他需要進一步把部隊壓到庫爾圖河去。那裡是伊犁河的一條支流,距離阿拉木圖不超過百里距離。
但是江布林山與阿拉木圖間隔六百里,中間還有一道四百五十里的楚—伊犁山,想要壓到庫爾圖河,且不讓俄軍跑掉,劉暹就必須分兵兩路。
第四天,劉暹帶領**立旅和第四師一個旅從楚…伊犁山北麓向庫爾圖河挺進;石東來就領著第四師的餘部,從楚…伊犁山南麓向庫爾圖河挺進。
若阿拉木圖的俄軍指揮官是一個有著一定軍事水準的將領,劉暹還會擔憂他能迅速集結起全部俄軍,對著南北任意一路,發起猛攻。那樣,劉暹即便能拿下阿拉木圖地區,徹底收回當初前清丟掉的土地,也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的。
畢竟伊犁河流域是俄軍的佈置重點,一處處陣地中炮火眾多,其中還有一些是大口徑重炮。俄國人要是‘捨得一身剮’了,國防軍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
但之前十天裡阿拉木圖的應對法子,讓劉暹徹底杜絕了這一顧慮。
五百里地的楚…伊犁山,劉暹南北兩路部隊就算走上十天,以俄軍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