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四川文衝千戶陸文華,文武雙全,忠君愛國。在賊匪肆虐之際率軍出征,輾轉千里,愛惜百姓,奮勇殺敵人,所過之處留下勇猛之名,所留之地傳誦仁義之聲,是朕之良將,是國之棟樑,飛來峰一役。面對數以十倍的敵人仍能沉著應戰,血戰四晝夜,殺敵逾萬,揚我大明將士之威。可歌、可泣、可頌,現折升利州衛指揮使一職,特賞白銀千兩、御製山文甲一套、寶刀一把、寶弓一張,宮絹一百匹、宮綢一百匹。其負傷陣亡之士,另有封賞,望再接再厲。為國出力,欽此。”
隨著一句長長的“欽此”,聖旨宣讀完畢,陸皓山連忙喚了一聲“謝主隆恩”,然後雙手把聖旨接過,眼裡露出驚喜之色。
不錯,從一個千戶一下子躍升為衛指揮使,這可是一個正三品的武官,這樣一來,陸皓山一躍而成為利州衛的最高領導者,而手下的將士也由原來的一千多號人一下子漲至五千多人,當然,陸皓山手裡有約三千兵力,還是精銳之兵,這樣一來手下計程車兵一下子就變成光明正大的存在。
陸皓山在意的不是每個月多那點米糧,而是手中的權力再次澎脹。
連升幾級,陸皓山都有點意外,特別是原來飛來峰的功勞都讓給王樸,可是在聖旨裡隻字不提,很明顯的一件事,王樸主為代表接受義軍的詐降,義軍一反,大功一下子變成大禍,費了這麼多心思的朝廷不會放過他,崇禎也絕對不讓他好過,錦衣衛一出動,估計什麼事都瞞不過他們,這樣一來變相把陸皓山的功勞拿了回來。
也不知韓文登有沒有在這裡出力。
一向摳門的崇禎突然賞賜得這麼大方,估計是看到自己率著部下在飛來峰孤立無援,而友軍消極救援以至傷亡慘重,於是就在賞賜方面補償一下。
“嘻嘻,雜家在這裡祝賀陸指揮使榮升。”把聖旨遞交給陸皓山後,宣旨太監笑咪咪祝賀道。
衛指揮使是正三品武官,也值得這太監和顏色相對了,再說那賞錢還捏在別人手裡,從京城到四川,山長水遠,古言有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好不容易撈了一趟差事,可不能白走。
陸皓山對於這些早就非常熟練,把一包早就準備好的銀子輕輕塞在太監手裡,笑著說:“有勞公公了,不知公公貴姓。”
好像現在還不知這個宣旨的太監叫什麼呢,這樣好像不太禮貌,太監多是一些鼠肚雞腸的人物,得罪它說不定給你出什麼絆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雜家免貴,姓鄧。”那包銀子夠沉,有份量,而這位新晉的指揮使態度也足夠恭敬,這位鄧公公非常滿意。
陸皓山笑著說:“原來是鄧公公,還望鄧公公多多關照。”
“關照?陸指揮使是三品大員,而雜家只是皇上身邊的奴才,是陸大人多多關照才對。”說完,鄧公公壓低聲音說:“雜家聽說那王樸還想奪陸大人的功勞,後來被錦衣衛查出,皇上親自下令加賞,陸大人好福氣,連皇上都記住你了,假以時日,定能平步青雲。”
果然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樣,王樸倒下後,屬於自己的功勞全部還給自己,還有一點,因為飛來峰一戰,自己也讓崇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現在大明大約有500多名衛指揮使,自己能給崇禎留下印象,還真不容易。
不錯,一百兩就探聽到這麼多訊息,值了。
又客套了幾句,陸皓山率領一眾人恭恭敬敬地把鄧公公送出千戶所。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從此這利州衛就改姓陸了。”待宣旨太旨車仗走遠後,李念第一個陸皓山祝賀,看他眉開眼的樣子,好像是他升官一樣。
這可以理解,作為師爺,自然是東翁的地位越高,而師爺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這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李念是真心替陸皓山高興。
“恭喜大人榮升。”
“太好了,以後大人在利州衛橫著走了。”
“千戶大人,不對,是指揮使大人才對,可不要忘了兄弟們啊。”
“就是,小人願為大人赴湯蹈火。”
趙功常、李定國、孫熊、大山等人連忙上前祝賀,畢竟這可是一個世大的進步,雖說受了傷,不過一切都值了。
陸皓山的心情也不錯。笑著和眾人客套幾句,又宣佈晚上加菜,到時人人有份,眾人聞言自然齊聲歡呼,而站在一旁的趙敏和林月萱,眼裡也出現欣喜、驕傲的神色,自家夫君升官,妻隨夫貴,能不心情高償嗎?
眾人回到大堂。趙敏看著堆了一地的宮絹和宮綢,小聲地說:“夫君,這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