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人龍等猛將,本以為可以輕而易舉地剿滅乾淨,在後金髮動下一輪戰役時可以全副身心應對,沒想到義軍避重就輕,頻頻山西、河南、河北之間走動,讓官兵非常被動,於是互相推諉、指責。
最後的結果是朝廷為此作出重大變革,任令洪承疇為三省總督,當然,這總督僅是負責剿匪方面,其它軍政大事是不能指染。
等這位三省總督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離上戰場剿匪的時間也就不長了吧。
“是,大人。”眾人聞言,連忙應命。
陸皓山笑著說:“走吧,我已令人備好了酒席,讓我們好好慶祝一番,也為功常接風洗塵。”
“謝大人”趙功常連忙謝道。
。。。。。。。。
陸皓山猜得沒錯,僅僅過了三天,也就是四月初六,陸皓山接到指令,向榆棗關開撥,對活躍在真定、順德府的賊匪進行圍剿。
這個命令倒也很好理解。順德為大平原,千里直走京師,威肋到京師的安全,無論是哪個朝代的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事,再說越近京師,皇莊就越多,達官貴人也多,自然是安全優先,新官上任三把火,洪承疇也得做些成績出來給朝廷和皇上看。
這時的洪承疇。可以說躊躇滿志,準備大有作為。
接到命令後,同樣急於立功陸皓山馬上命令部下開撥,向榆棗關進發。
當然,在進發之時,陸皓山不忘給負責收集情報的情報小組下令,收集各路賊匪的動向,特別是留意老回回馬守應的動靜,對陸皓山來說。老回回欠自己89條人命,這89人都是自己用心血培養出來的人才,可是在遭遇戰時永遠倒在異鄉的土地上。
拜老回回所賜。
榆棗關屬於太原府,位於太原府的東面。臨近真定,是一個重要關隘,像紫金梁、闖王、西營八大王、大天王、皮裡針等人活動在真定、順德一帶,就是陸皓山的老冤家老回回也在出現在真定府內。這裡算得上前線了。
陸皓山一行快馬加鞭,只是二天時間就趕到了榆棗關。
榆棗關位於榆棗口,而這榆棗口有個別名叫御棗口。據說東漢劉秀經此,當地人捧棗以食,於是劉秀登基後將榆棗口易名為“御棗口”,這裡位置地勢險要,是通往五臺縣的必經之路,在關隘上駐著一位百戶。
不過是一位悲催的百戶。
說他悲催,那是陸皓山到達之後,這位百戶前來迎接,派人助陸皓山在附近紮營後,還邀陸皓山到百戶所吃飯,算是給陸皓山接風。
一個是百戶,一個是千戶口,態度自然得端正一點,再說陸皓山手下兵強馬壯,清一色的騎兵,還配有火槍,這可是實權人物,這位姓陳的百戶有也有心結交。
進了榆棗百戶所內,陸皓山眼都直了,百戶所破壞不堪,那些士兵穿著破破爛爛的衣裳、骨瘦如柴、面有飢色,堂堂一百戶,宴請陸皓山也只八菜一湯,其中一半還是素的,酒也不是什麼好酒,是街邊酒店幾文錢可以沽一勺的渾酒,那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細問才知道,這百戶所的地讓一個權貴給侵吞,沒田也就難養活人,那些軍戶逃亡十之七八,平時的營生就是靠在行人或商隊經過時打打秋風過日子,有錢的商隊太強勢、軟弱商戶又撈不到什麼油水,好不容易撈一點油水,還得孝敬上頭。
這就是大明絕大部分衛所的生存現狀,像陸皓山所管理的文衝千戶所,那是“異數”,像這具榆棗百戶這樣,本來一百多人的編制現在僅剩三十多號人,老弱病殘都有,有幾個還不時咳幾下,好像隨時都病發一樣,這樣計程車兵還想靠他們保家衛國?估計最大的作用就刷一下存在感,要不就欺負一下那些善良的老百姓。
“陳百戶,現在你所上只有這麼一點人,要是有賊匪從這裡經過怎麼辦?”
“唉,也不怕陸千戶笑話,要是有賊匪來了,我們就關所門,任由他們經過,只要他們不攻擊我們,我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真打起來,這點人還不夠別人塞牙縫呢。”
這是陸皓山和那個倒黴陳百戶其中兩句談話,聽到這話,陸皓山都不知說些什麼好。
這就是衛所的失敗之處,洪武時期確立的衛所制度延續了二百多年,時代在變可是這些一直沒有改變,所以大明帝國被歷史拋棄、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讓人感到意外了。
基於榆棗關這樣的防禦情況,上面把自己調到這裡,也在情理之中,這麼重要關隘,可不能形同虛設。
到達榆棗關後,陸皓山再一次暫是駐紮下來,聽候上面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