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尼泊爾來到羌塘之上的高僧……按照歷史的慣性,馬璘大概猜到了那人是誰。畢竟按照時間推算,其實已經差不多了……
……
ps:求票^_^
第四百四十七章蓮花生
那本是一個改變了羌人歷史的人物,在羌塘之上的影響力持續到千年之後,因為那個人的到來,這片土地最終也並未完全納入到漢家文化的體系中來,縱然是在千年之後,亦是如此。
而現在,這位在原本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卻是死在了空見的手裡。
那麼高原上羌人的歷史軌跡,也就將徹底的改變了。
所以馬璘很高興,看在這個功勞的份上,他決定再饒這個和尚一次。
畢竟他最終沒有對自己出手刺殺。
今夜的將軍府燈火輝煌,已是深夜,到處都是極為安靜。
馬璘站起身來,臉上現出一絲興奮的笑意,深深吸了口寒冷的空氣,心胸頓時為之一暢。
轉過頭來看著頭髮花白的僧人,馬璘微微笑道:“和尚,你說的那位高人,是不是叫蓮花生?”
空見抬頭看著馬璘,眼中現出驚異之色。
“看來我猜對了。”馬璘笑了。
……
天竺高僧蓮花生,一個改變了吐蕃歷史的人物,對於高原上羌人的影響,實在是太深遠了。
在原本的歷史之上,墀德祖贊(尺帶珠丹)死後,赤松德贊即位為吐蕃贊普,不久之後有天竺僧人蓮花生自尼泊爾入羌塘,到達邏些城之後深得墀德祖贊信任,也有說法說蓮花生乃是赤松德贊派人去尼泊爾請來的。
這個蓮花生乃是有大智慧的人物,他來到吐蕃之時吐蕃已經受到了佛教的一些影響,然而羌塘原有的苯教卻依然是佔據住主導地位,蓮花生到了邏些之後,在赤松德讚的支援下弘揚佛法,很快吸引了眾多的信徒。這些佛教徒與虔誠的苯教徒相互對立。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雙方在邏些城內行走時都帶著兵刃,一言不合就會拔刀相向。
信奉苯教的大臣很多,很多人都勸赤松德贊將蓮花生趕回天竺,赤松德贊不聽。後來兩派教徒矛盾越來越激烈,為了平息矛盾。蓮花生向贊普赤松德贊提議,要透過辯論來解決爭端,確定佛教和苯教在吐蕃的地位問題,赤松德贊答應了。
苯教派出最強的幾位上師應戰,辯論的結果自然是蓮花生大獲全勝,佛教正式在吐蕃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苯教徒受到壓制。後來蓮花生廣收門徒,又修建了桑耶寺,可以說沒有蓮花生。便沒有後世的藏傳佛教。
安史之亂之後,大唐萎靡不振,大唐的宿敵吐蕃卻抓住這個崛起的機會,攫取了大唐的大量土地,不單是攻取了安西四鎮,把整個西域吞入囊中,且是重新奪回了河源之地,之後不斷蠶食大唐疆土。勢力甚至深入到了關中腹地,威逼長安。“河渭瓜沙眼看沒”、“白草黃榆六十年”、“平時安西萬里疆。今日邊防在鳳翔”,都是這一時期的歷史寫照。
以當時吐蕃兵鋒之盛,大唐王朝可以說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丟棄了整個西域和河西走廊,邊界距離長安城不過五百餘里,當真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張義潮趁著論恐熱叛亂之際收復瓜沙,乃是安史之亂後河西遺民的一大壯舉,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然而畢竟是曇花一現。河西之地不久之後便又失去了,再次握在手裡,已經是數百年之後。
以吐蕃之丁口實力,最終卻未能滅掉大唐,反而是盛極而衰,在達到巔峰之後遽然而亡,比大唐之滅亡還早了數十年。這其中的原因,若是從根子上算起來,其實還是要歸因到蓮花生的頭上。
因為正是因為這個人來到了吐蕃,才讓吐蕃的宗教發生分裂,產生了佛教和苯教之間的爭端。雖則赤松德贊極力支援蓮花生,抬高佛教的地位,然而苯教畢竟是根深蒂固。因為這兩大教派的爭端,吐蕃內部亦是紛爭不斷,贊普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對於青塘等地漸漸就失去了控制。吐蕃沒能最終滅掉大唐,教派之爭便是極大的一個因素。
若是沒有蓮花生來到吐蕃這件事情,安史之亂之後鐵板一塊的吐蕃極有可能滅掉大唐,那樣的話歷史就會變得面目全非。野蠻的吐蕃人入主中原,對於漢家文明而言將會是徹底的災難。
然而藏傳佛教,畢竟是這個人開創的。自從藏傳佛教在羌塘之上紮下根子之後,漢家文明便沒有了籠罩羌塘之上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