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三次南下,雖不能說大敗而回,卻每次都多少損失些人馬,而人口對草原人來說,無疑是最寶貴的。
被拓跋珪派入關內的總計有十萬人馬,刨去被晉軍消滅的,現在被圍困在代郡的,怎麼也能有七八萬軍隊,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不是晉軍太過強大,單憑這些人馬,就夠殺入中原了。
所以拓跋珪決不會不管那些士兵的。
韓範說完,就把嘴閉上了,他相信拓跋珪最擔心也是這件事,所以要給拓跋珪考慮的時間。
嚴格說,拓跋珪的起家,與路強很有幾分相似之處,都是起於危難,靠著自強不息,一手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不過草原國家與中原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的力量大都是由各部族組合而成,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這種組合還看不出什麼,而一旦他們的利益受到威脅,這種組合也很容易出現裂縫。
拓跋珪的朝廷雖被他逐漸漢化,但有些東西不是說改就能改的,也可以說是路強這隻蝴蝶的橫空出世,沒有給他深化改革的時間。
那麼拓跋珪想繼續保持自己地位的穩固,就必須有強大的武力,所以說,他現在是真的敗不起的。
沉吟良久,拓跋珪才長出一口氣道:“你家皇帝還有什麼要你轉告朕的?”
韓範知道拓跋珪已經有決定了,心中也不由長出了口氣,微笑道:“要說我家陛下真乃千古少有的明君,他知道這麼讓陛下退兵,一定會有損陛下的威嚴,所以決定對外宣傳,我軍不敵陛下的人馬,而陛下為了減少晉、魏兩軍的傷亡,才主動撤兵,這樣就不會有人胡亂傳言,有損您的形象了”
司馬德宗會有那麼好心?
拓跋珪不由冷哼一聲,道:“聽聞你家陛下已經收羅了不少戰馬,朕也不想佔他便宜,這樣吧!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兩軍騎兵來一次真正的對決,必須是毫無花哨的,朕也沒別的要求,如果他敗了,就必須把幽州重新劃給朕,就這一個條件,你速去回稟吧!”
涉及到國土,韓範可不敢輕易答應了,而且他知道,就騎兵而言,這個時期根本沒人是魏軍對手,晉軍鐵騎雖也在不斷發展進步中,可一年就想打造出可以擊敗魏軍的鐵騎出來,卻顯然不太容易。
韓範還想再說,卻被拓跋珪趕了出來。
其實韓範也明白,拓跋珪此舉,無非還是再給自己找臺階下,只是這件事他實在不敢做主。無奈之下,只好返回雁門關,然後發鷹信向路強彙報拓跋珪的態度和要求。
此時路強和檀道濟近二十萬大軍已經將代郡圍的水洩不通,同時將附近所有郡縣全部收回,時隔一百多年後,重新將晉朝的旗幟插在這些地方的城頭。
原本檀道濟等人還不明白路強圍而不打的原因,直到路強把現在國力還不容許他們與魏人全面開戰的原因說出之後,眾將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韓範的信很快就放到路強的案頭,先前路強還以為拓跋珪會提出什麼非分的要求,沒想到卻是要明年與自己的騎兵一較高下。
微微一愣後,隨即就笑了,提筆在韓範的書信上批了一個字“準”
除了晉軍中的幾個高階將領,沒人知道重騎兵和重甲步兵已在秘密裝備和訓練中,而一年之後,正可將這些訓練有成的重灌騎步兵派出來。
相信到時候當拓跋珪見到那些武裝到牙齒的重灌士兵,怕是連哭都哭不出來了。
因為這,路強才會這麼痛快地答應下來。
接到回信後,韓範不敢耽擱,立刻又來到魏軍大營,把路強的回覆告訴了拓跋珪。
拓跋珪知道路強是個言而有信的人,他既然答應與自己人馬正面決戰,就決不會反悔。心中不由暗喜,被你算計了這麼多次,終於可以找回來了。
正是對自己鐵騎有絕對信心,拓跋珪才敢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正常情況下,正象韓範想的那樣,晉軍想在一年之內就訓練出一支可以與他匹敵的騎兵,幾乎是不可能的。
心滿意足下,拓跋珪款待了韓範,隨即下旨退兵。
幾乎在同時,代郡四周的晉軍也給魏軍讓開了一條通道,放他們出城,然後大軍跟在魏軍後面,一直將他們押送出長城。
站在長城回首中原的山河,拓跋儀心中滿是沉悶和不甘,可心中也隱隱覺出,這怕是他最後一次踏足中原土地了。
封真也是一百個不服,對拓跋儀道:“大將軍請寬心,我們一定還會殺回來的”
拓跋儀搖了搖頭,卻沒有說話,嘆息一聲後,揚鞭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