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地使用靈符咒語,神通廣大得很,其實難免有些誤解。”
“古時道士執著於煉外丹,以期吃丹後能白日飛昇,那麼多的皇帝追求長生不老,經常寄希望於道士給他煉出真正的仙丹。這個,你也知道,歷史證明不太可能。後來,修道之人又開始注重內丹的修煉,以期內外兼修,相互促進。內丹作為道士的一種修煉方術,是相對於外丹而言。作為道士們的主要修煉功法之一,內丹修煉術不同於外丹修煉術之處,主要在於其不是以金石鉛汞等藥物在爐鼎中冶煉成金丹來服食,而是以修煉者自己的身體為爐鼎,以身體中的精、氣、神為藥物,透過一系列特殊的修煉功法,在自己的體內煉成金丹。因這種修煉主要是在修煉者自身的體內作業,故稱為內丹修煉。修道之士認為,透過這種不假借外物的自我修煉,便能收到如服食金丹那樣的功效,獲得金剛不壞之身,壽蔽天地,不死成仙。”
“古來道士里長壽之人不少,但要真正煉成不死之身,何其難也!師傅他老人家享年八十有五,已經算是高壽之人了,最後還不是魂歸太虛?唉——”
老人深深嘆了一口氣,暫時停住了。
“師傅是江西龍虎山天師座下的大弟子。龍虎山位於江西鷹潭市西南向的貴溪縣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祖師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張道陵祖師於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天師始,歷代天師均居於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沿守至今。兩宋時期,張道陵祖師的後嗣漸受朝廷重視,龍虎山道教隨之興盛,期間龍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師外,又出現了大批有名道士。其中,元代是龍虎山道教的鼎盛時期。龍虎山地區在道教興盛時,先後建有十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十個道庵,其繁榮景象可見一斑。然自漢至今,桑海靡常,多數宮觀早已廢圮,儲存者唯有天師府。”
“那年,我到嶗山去求學道術,不料人家說我道心不純,不願收留我。絕望之下,我坐在那個道觀外不肯走,這樣兩天兩夜,餓得頭昏眼花。就在我以為再無希望時,師傅正好來尋訪道友。他被我的誠心打動,於是收我為俗家弟子,就是火居道士。你看我未著道士衣衫,不避葷素,那也是師傅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