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先待著,我要趕緊回去一趟,把情況跟家裡的幾位管事的說說,也許這是我們紹興四家更上一層樓的好機會。哎喲喲,你們幾個小妮子真會享受,只有我這個老頭子要在大冷天裡東奔西跑。咳,咳,你們就不用送了,別冷著……”
曾二老爺也笑著,起身來邊說邊往外走,眼神在幾個水靈靈的女孩子身上游走了一遍,然後走了出去。幾個女孩子連忙把他送出門外。等他下樓了,都不約而同地快速走回室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姐姐”“妹妹……”
她們又抱在了一起,臉上通紅,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久久不肯分開……
紹興府的新年正式拉開了熱鬧的帷幕。
勤勞的紹興人一到農曆十二月,就忙著準備過年了:買酒、春糕、裹粽、撣塵、殺雞宰鵝、買魚買肉,準備新年穿戴的衣著鞋帽,購置饋贈親友的禮物等等。
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種富有粘性的糖,藉此粘住灶神的牙齒,使他沒法向玉皇大帝陳說人們的過失。
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據說是宋代的皇帝。南宋滅亡後,遺臣們懾於元朝統治者的淫威,不敢公開設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進行。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後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
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撣掃、洗刷得乾乾淨淨。
“五牲福禮”煮好後,盛放在木製的朱漆大盤裡。其擺法都有一定的規矩,如雞鵝要跪著,頭朝福神,表示歡迎;一尾活鯉魚用紅繩穿過其背刺吊在“龍門架”上,用紅紙貼住眼睛,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莊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
祝福後便祭祖(民間稱為“請回堂羹飯”)。祭祖後,便用煮福禮的汁湯燒年糕或面吃,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