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2 / 4)

小說:猛狗越世 作者:曾氏六合網

晚飯是在一個叫“樓外樓”的酒樓吃的。

出了旅店,往右一轉,步行不到半刻鐘,一座飛簷雕花的二層酒樓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這座酒樓整體制式與紹興的得月樓相似,但更加豪華氣派,不愧是省會城市的知名酒樓。聽王少勳他們說,酒樓的名字來源於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當年,林升住在杭州西湖旁邊的一家旅店,看到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觸景傷懷,憤而在旅店牆壁上題下了這首詩,表達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此詩傳開後,因能傾吐鬱結在百姓心頭的義憤,一時千百人誦讀不止,成為諷喻詩中的傑作。這酒樓的主人倒也機靈,摘取其中的三字用來命名酒樓,巧妙而又頗有韻味。

蹲在二樓走廊,我透過雕花的欄杆看著不遠處的一汪碧水,心馳神往起來。那汪水就是聞名天下的西湖。早幾天,我特意“讀”了有關西湖的一些文人筆記,其中以周密的《武林舊事》寫得最為詳盡。在卷三《西湖遊幸》、卷五《湖山勝概》中均有詳細的描述。然而書本上的只是死的文字,一旦放到眼前,我不得不發自內心地感慨:書上寫得再好,也不及親眼看到的一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那個姓蘇的老頭說得真不錯!眼前的西湖,雖說沒什麼“雨亦奇”的朦朧美景,但正當夏日的黃昏,遠處一抹斜陽盪漾在粼粼的水波里,不正是“水光瀲灩晴方好”的景緻麼?斜陽,垂柳,水波,樓宇,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山水畫。西子美不美我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可眼前西湖的美景,卻讓我有些痴了。

“阿黃,快進來,吃飯了!”

少主人他們也在觀賞西湖的風景,不過他們看得比我要快。王明陽叫著我的名字,喚我進去吃晚飯。一眾人坐在一個包間裡,正在客氣地你請我請地讓座哩。在這大清朝,好像特別講究長幼有序,坐個位子啊,吃樣東西啊,甚至於走路啊,都要分出個先後次序來。唉,幹嗎這般複雜呢?看我,只是輕輕一跳,來到給我準備的碗盆前,張嘴就吃,多自由自在!

等到他們謙讓了一陣坐定時,我已經把屬於自己的那份晚飯吞下了大半。嗯,這樓外樓的手藝不錯,骨頭拌飯的味道很對我的胃口。

把瓷碗裡的最後一滴水喝進肚子裡,我打了一個飽嗝,施施然走出房間,到走廊上繼續欣賞西湖的夜景。

夜幕籠罩,夏月浮在半空中,湖面上浮光躍金,映著周圍的點點燈火,一個無限乖巧的西湖擺在我的面前。據說杭州人不喜歡晚上游湖,因此湖邊看不到白天那種熱鬧的景象。在我看來,一個城市裡能有這樣一汪靈動的水,應該珍惜呵護才是。不管是白天晚上,都要用欣賞的心境去收納不同的景色。就像現在,如果能夠在湖邊走一走或坐一坐,所能獲得的肯定是白天感受不到的。可惜我不是文人雅士,品味不出特別的味道來,要不然非得詩興大發,揮毫作它幾首名揚萬里的詩賦來不可。“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瞧瞧,多美的景緻,多美的句子!

“諸位客官,這些都是我們杭州有名的特色小吃。您看,這是西湖桂花粟子羹,這是薄荷糕,水晶糕、扶苓糕。再過些日子,肥美的湖蟹上市了,蟹肉小籠,蟹黃大包也有了,都會用來酬客。”

一個清亮的聲音把我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包房裡。吃的?杭州特色小吃來了?這怎麼能少得了我!我的口水不由自主湧出了。

我連忙起身回到裡面,一個小夥計正在邊擺放邊為眾人做著介紹。

“阿黃,你看,哪樣你喜歡?”

少主人看我進去了,指著桌上的各式食品問我。

不用看了,聽介紹就沒有一樣是我愛吃的,羹啊糕啊,怎麼沒肉呢?就是那個包子也行,可為啥還沒上市?

我意興闌珊地在少主人腳邊躺下,聽他們吃著說著就夠了。

“夥計,你們這裡有油炸檜嗎?我聽說很有名的,你拿一些來給我們嚐嚐!”

威少爺對那個殷勤的小夥計說道。

“唉喲客官,油炸檜您也知道啊!還別說,您來對了,我們樓外樓不遠的巷口就有一家專賣油炸檜的小店。要是您想嚐嚐風味,小的這就去幫您買來。”

小夥計伶牙俐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