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從此之後你就是我的世界,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不管你要做什麼要到什麼地方去,我都會生死相隨!”趙福金忽然仰起頭,臉上露出了少有的嚴肅神色。
滿江紅
第一章風雨飄搖(上)
雪緩緩的下著卻沒有一點風,天地間全是一片混沌,這種天氣非常討厭,誰都知道像這樣的大雪會下很久,事實也是如此這場雪已經不眠不休的下了兩天,時間彷彿都被冰雪封住了一般死寂。
勤徳殿點起了十幾個火爐,屋子裡面溫暖如春,趙桓只穿了一件單衣卻還是覺得渾身燥熱,一點也不舒服,而當他看到桌子上堆起的那一摞加急奏摺,心情就更差了。
趙佶最近又開始醉心與修道了,他已經不大管理朝政,幾乎將所有朝政都扔給了趙桓,嘴上說得到好聽,這個給太子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極快的熟悉起國事來,可趙桓卻清楚這是老爹又犯懶了,而且之前兩次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之後,趙佶也有點害怕的緣故。
雖然說趙桓這些年一直在做著當皇帝的夢想,可接手一個國家和接手一個爛攤子可不一樣,他實在不願在這個時候擔負起這種責任來。
這幾年之內童貫連續攻擊了燕京幾次,可結果卻都是損兵折將,但他卻一直都在向朝廷報捷,而且不停的要求各種賞賜和物資,趙佶對他信任有加根本就不懷疑他的戰果,幾乎是有求必應,這就造成了短短几年之內本來充盈的國庫已經開始告急了,可趙佶還是不著急的樣子,偏偏在這個時候又要開始重修艮嶽。
不過遼人還是敗了,他們根本就阻擋不了金人的進攻,在宣和四年的年底金人攻陷了燕京,這樣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雲諸州交給大宋。經過雙方討價還價,宋朝方面一再退讓,最後金朝只答應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宋朝,卻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給遼朝的四十萬歲幣交給金朝外,還要把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如數交給金朝。
宋朝答應每年另交一百貫作為燕京六州的“代稅錢”,金朝才答應從燕京撤軍,而在撤軍時,金兵卻把燕京的所有百姓和財產全都席捲而去,只把幾座空城交給宋朝。而就算是這樣,童貫還是自吹是自己收復了燕京,而趙佶也不知道犯了什麼病,竟然真的封他為燕京王。
於是乎這個人就登上了他夢想中的燕京王寶座,而且是空前絕後的太監稱王,這也算是北宋給歷史增添的一筆最大的笑話了。
另外一件事也是一個笑話,趙佶在沒有收回燕京的時候就竟然同意收留大遼最後一個皇帝耶律延禧,並且封他為大遼王甚至還在汴梁給他興建了一座王府,但這可是對金國的公然挑釁。
金國本來還對大宋有些恐懼,擔心和這個龐然大物交手,但自從和他們聯合滅遼的戰役當中看清楚了大宋的真實面目之後,就越來越對這個國家輕視起來,本來就愁沒有藉口和昔日的盟友開戰,現在忽然有了這麼一個當然不會放過。
他們馬上就提出了這件事,並且威脅要立即出兵攻打大宋,這一次藝術家趙佶又害怕了,他不但馬上收回了大遼王的任命,而且命人將大遼皇帝陛下滿門全都送回大金,藉此平息大金的怒火。
據說那一天大遼皇室的哭聲直衝雲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從此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當中,可他們沒有辦法,只能接受這樣的結局,不過耶律延禧曾指著天空發下誓言,大宋的皇族總有一天也會遭到同樣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個誓言很快就應驗了。
他被押回到大金之後,被封為渤海王,第二年就病死了,大遼二百一十年曆史從此覆滅。
遼國滅國之後趙佶想象中的和平並沒有到來,反而是大金從這幾年的合作交鋒當中已經瞭解了大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他們當然不願意如此一塊大肥肉落進別人的嘴裡,於是磨刀霍霍蠢蠢欲動,看似強大的大宋其實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境地了。
這一點就算是宋徽宗和他的群臣們都已經看得出來了,戰爭遲早會開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過趙佶對此的應對竟然是求神拜佛加緊修道,他恐怕是想趁這個功夫趕快成仙,然後發下天兵天將來救援自己的國家,他也忽然想起了自己前世是北極大帝,唯一遺憾的是他和老天的紐帶,那個林靈素已經死了,要不然趙桓敢肯定,這個妖道一定又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興風作浪。
桌子上的奏摺都屬關於金國的,最近他們的活動頻繁,可趙桓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其實也不是全然都沒有辦法,現在只要能派出一支能打的軍隊給金國一個教訓,他們就會立即偃旗息鼓,至少暫時放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