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主,鹹安公主是騰裡野合可汗的繼母,她為懷信可汗生了一子一女,按照草原風俗,騰裡野合可汗不必再按照收繼婚制娶他的繼母為妻。
公主下嫁草原已近二十年,前後侍奉過四位可汗,做過四任可敦,在臣民和權貴中擁有崇高的威望,年輕的騰裡野合可汗野心勃勃,自不希望娶這樣一個強勢女人為妻,影響自己獨立行政。
但族中希望他娶鹹安公主的聲音依然存在,騰裡野合可汗為此十分苦惱,他向李茂求助,希望李茂能說服大唐公主,由她主動提出不嫁。
第351章 回鶻王城
只要公主說出不肯嫁,那些不識時務的反對聲自然就失去了依傍。畢竟公主是有子嗣的人,只要打出有違lun理這張牌,草原各部都會尊重公主的選擇。
李茂臨危受命,慷慨陳詞道:“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
李茂一廂情願地認為公主心裡必不肯再嫁人,但鹹安公主告訴他:“你這完全是自以為是。”
鹹安公主尚不滿四十歲,在大唐長安,這個年紀的貴婦人若是保養得當,洋溢在身上的還滿是二十郎當歲的少婦風情,有些性子調養的好的,甚至還宛如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一般。
李茂這幾年在長安城裡走門串戶,類似的人見多了,乍一見到鹹安公主,忍不住吃了一驚。
回鶻王帳裡的生活十分優渥,大漠的風沙再凌厲也凌厲不到公主的臉上,論相貌鹹安公主也就三十剛出頭的樣子,正是女人一生中最嫵媚動人的年紀,但公主的年紀卻是一眼就能看穿,從她那雙飽經憂患的眼睛裡。
不知為何,李茂在鹹安公主面前顯得有些拘謹。
“長安新帝登基,正力除積弊,重新整理朝政,快則十年,慢則二十年,大唐的氣象必然為之一新,屆時迎公主回鄉省親,從此長居故土,不必再遠涉萬里,來此風沙之地。為國煎熬。”
聽完這話,鹹安公主哼了一聲,對李茂說:“新帝若都使用你這樣的臣子,大唐復興何來希望?你花了多少錢,走了多少門路才坐上鴻臚少卿的位子?”
李茂道:“臣升官不發財,做鴻臚少卿沒花一文錢。”
公主嘿然一聲冷笑,道:“這就怪了,聽你的談吐,《春秋》、《左傳》、《史記》、《漢書》怕是都沒讀全,你年紀輕輕不是靠才學,那你是貴門之後,走的是門蔭起家之路?”
李茂道:“臣起於微末,三年前還是沒有度牒的小沙彌。”
“野和尚。你一個野和尚短短三年時間就爬到鴻臚少卿的高位,你憑的是什麼,邊關建功,可據我所知,大唐北部邊關並無你李茂華這號人物。難不成你是嶺南打土人出身?”
李茂道:“臣早年隨泉州刺史薛戎赴任曹州成武縣,在縣中做捉金使,機緣巧合,清海軍在成武縣築鎮駐軍,我做走引使,後入孤山鎮清海軍為城局使,再積功升任鎮扼使,又遷軍府押衙、糾察官、押藩副使、親軍副使。此後又轉任上都進奏院官,因功外放遼城州刺史充遼東經略使,又充曹、濮、沂三州宣撫使,因平定曹州民變有功,回朝任鴻臚少卿兼右威遠軍使,太上皇遜位後,臣轉任殿中少監,隨去興慶宮供奉,一個月前復任本職。臣這些年仕途順暢,一是屢遇貴人,二是機緣巧合,三是皇恩浩蕩,四託公主的福,臣確實沒花過一文錢買官。”
鹹安公主撲哧一笑,言道:“你貴人提攜也罷,機緣巧合也罷,遇到好皇帝也罷,我卻跟你沒什麼干係。”
李茂道:“若非公主竭力周旋,大唐邊境怎如今日這邊寧靜,邊關若起紛爭,臣哪來這許多好機緣。”
鹹安公主咳嗽了一聲,道:“牽強附會,越扯越遠。”
微微嘆了聲,面色和緩多了,這才吩咐左右看座。
待李茂坐定,又問道:“聽說你是帶著夫人來的。”李茂欠身回道:“是侍妾,小茹久聞公主捨身為國的事蹟,傾心向往,故而追隨臣來到大漠,欲效命於公主駕前。”
鹹安公主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先見見她,合意我就留下,不合意,你仍舊帶回去。”李茂應了聲是,與公主又聊了一些長安裡的新聞趣事,這才告辭離開。
大唐欽差把自己的侍妾送給鹹安公主做婢女,訊息很快傳到了騰裡野合可汗的耳朵裡,新可汗此刻正被一股巨大的幸福感包裹著,對這個訊息不感興趣。
“不就是個婢女嗎,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嗎?”
“沒有,姿色上中等而已。”
“聰明有野心嗎?”
“暫時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