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卑劣手段逼迫朕向他屈服,他真是瞎了狗眼,打錯了算盤,朕絕不屈服,朕現在是滿腔怒火,朕立刻就要手刃了這逆賊。
暴怒之下的李純當即就要下詔討伐淮西,樞密使王守澄、左軍中尉¥選¥書¥網¥X¥U¥A¥N¥S¥h¥u¥。c¥o¥m突吐承璀好勸歹勸給勸住了。
討伐淮西箭在弦上,卻還要從長計議,急躁不得啊。
暴怒過後,李純冷靜下來,自己這是怎麼了,竟會被一個亂臣賊子氣的方寸大亂,實在太不應該了,他喝了碗涼茶,擦擦額頭上的虛汗,對王守澄和突吐承璀說:“朕困了,要好好睡一覺,誰也不許打攪,你們該做什麼做什麼去,成武郡王在京城,一些事你們可以找他商量商量。”
皇帝說完,安然入睡,想什麼都沒發生過。
王守澄和突吐承璀這對死仇卻不得不暫棄前嫌,聯袂去往成武郡王府拜見李茂,宣達天子口諭。
李茂感激天子對他的信任,公事公辦地和兩位炙手可熱的親貴商量起了應對之策。
二日清早,王守澄和突吐承璀聯袂入宮向天子覆命,李純接受了他們三人的建議,對李吉甫被害一事暫不處理,以免干擾對淮西用兵大計。
李純還清楚地記得,昔日武元衡被刺殺於街頭後,滿朝文武忌憚刺客的刀劍,竟然不敢上朝,致使大明宮的朝堂上空落落的沒有人,惹出更古未有的大笑話。
類似的笑話絕不能重演,他召見京兆少尹鍾煉,賦予其全權全責,統一排程京城所有的強力部門,穩住局勢。
鍾煉建議將李吉甫的真正死因在長安高層之間通個氣,未知帶來恐懼,有些事一旦說透了也就那麼回事。李純準其所請。
李茂成為僅有的幾個知道李吉甫真正死因的節度使,為了表示對天子的支援,他鄭重上表請以裴度為蔡州都統,發兵討伐吳元濟。
李純詔令有司將李茂的奏章製成露布公告天下,作為地方節度使支援朝廷用兵淮西的依據,這份奏章出自柳公權之手,文采斐然,一經公佈立即流傳開來,其中的一些名句被長安士子爭相傳誦,李茂一躍成為天字第一號的大忠臣,藩帥中主戰派、強硬派的代表人物。
吳元濟的請求很快被駁回,自八月中,朝廷在和戰一事上,意見趨於一致,元和十年八月十六日,中秋節剛過,天子即下詔以宣武節度使韓弘為諸軍都統,統帥宣武、義成、河東、襄陽、壽州、山南、淮南等七道(州)兵馬十萬人討伐吳元濟。
在任用何人為帥一事上,李純曾徵詢過李茂的意見,李茂推薦宰相裴度為蔡州都統,名將李晟之子李愬為行軍司馬兼行營兵馬使。
裴度有帥才,這是在實踐中被反覆證明了的,他是平定幽州之亂的諸軍統帥。
幽州亂平時他遠在河南,並未親臨幽州一線,幽州各路平叛大軍甚至連他的面都沒見過,但這並不阻礙他成為名滿天下的帥才,他也因此成為征討蔡州呼聲最高的統帥人選。
至於李愬,他雖然是李晟之子,但此前的履歷卻從未與軍旅發生任何聯絡,他歷任太子右庶子,坊、晉二州刺史,此刻任金紫光祿大夫,太子詹事,官品雖高,卻是個閒散官。
李純對李茂舉薦的這兩個人都不以為然,裴度是牛刀,殺雞焉用牛刀?而李愬則完全是個門外漢,雖然出身將門,自幼熟讀兵書,卻從未掌軍,這樣的人可以出鎮內地的節度使(觀察使),像薛戎那樣無師自通,討賊殺賊,維護治安,甚至鎮軍,都不在話下,但領軍出征豈可兒戲?
淮西自立於朝廷之外五十年,兵強馬壯,猛將如雲,萬萬馬虎不得。
李純對李茂的推薦不予認可,李茂也不多做解釋,他是一個外鎮藩帥,可以給朝廷出主意,卻不宜左右朝廷政局,選賢任將是君主的權力和義務,為臣子者不能越俎代庖。
不過李茂的另一個提醒,卻引起了李純的高度重視,李茂提醒天子要注意洛陽方向,防止有人在背後捅刀子。
十萬大軍的後勤補給線一旦被切斷,將直接導致前方的潰敗,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眼看著秋風已冷,長安城內一片喊打之聲,李茂上表朝廷,請求準其回幽州,淮西大戰已經拉開了序幕,河北地方可不能再起亂子。
李純準其所請,命李茂即刻還回幽州,路徑是他設計好了的,走函穀道去洛陽,取道魏博、成德,再回幽州。
第555章 無情未必真英雄
李純的用意李茂很清楚,他要藉機試探自己的真心,這一路上經過的都是對朝廷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