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3 / 4)

小說:鐵血大後方 作者:誰與爭瘋

中創始的一種理學思想,是從地域角度而言的。

無論是張載之前的申顏、侯可,還是張載之後的呂大鈞兄弟、李復、範育、遊師雄、种師道以及金元明清時期的楊奐、楊恭懿祖孫三代、呂柟、馮從吾、李二曲、李因篤、李雪木、劉古愚等都是關中人,故其理學又稱為“關學”。

如果就關學的內涵性質而言,它屬於宋明理學中“氣本論”的一個哲學學派。

張載“關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禮》為用,以孔、孟為法;提出了以“氣”為本的宇宙論和本體論哲學思想。

張載認為宇宙的構成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太虛棗氣棗萬物,三者是同一實體的不同狀態;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這是一種“氣”一元論的唯物論之本體論,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哲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張載還從其“氣”本論的哲學出發,提出了“民胞吾與”的倫理思想,確立了他對佛道思想的批判立場。

與一般理學的學派不同,關學特別強調“通經致用”,以“躬行禮教”倡道於關中,並且十分重視《禮》學,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醫學等各方面的問題。

關錦璘的祖先從宋代起就追隨張載,沿襲到二十世紀,對關學的研究還是孜孜不倦。

關錦璘祖輩崇尚關學,在積石原乃至關中道可謂樹大根深,人脈廣播;就像宋時的天波府,文官武將走到門前都得下馬!

積石原是個盛產冬小麥的地方,人們在關學的影響下,對冬小麥的利用已經達到極致;御京粉就是從麵粉裡提取出來的精華製作而成。

這種精華的製作方法是把麵粉加水合成麵糰後,在清水裡反覆揉搓清洗;直到一團枕頭大小的麵糰被揉洗得只剩拳頭大小了,拳頭大小的麵糰就是麵筋;麵筋擱在籠屜裡蒸熟,食用起來那可有山珍海味的趣頭。

對於麵糰洗涮出來的面水,才是製作御京粉的原料。

而製作方法是把這些面水子重新上鍋熬煮,一邊熬煮,一邊攪拌;一邊攪拌,一邊給面水子裡面參乾麵。

攪拌得纏繞在攪面棍上動不了,要揪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諦子在案板上擀成一張一張薄似煎餅的麵餅;最後將麵餅放進籠屜裡蒸熟,便是聞名遐邇的擀麵皮——御京粉。

之所以叫御京粉,還不是因為和皇帝有關。

據說唐朝時積石原有一劉姓人在皇宮的御膳房做大廚,研究製作出一種特製麵食敬獻給皇上;皇上食用後大加讚賞。

後來劉姓大廚告老還鄉將手藝傳給兒子,兒子便在羅鎮開了個劉記特製麵食作坊;由於特製麵食製作獨特,味道鮮美;每天爭相食用的百姓絡繹不絕。

有一年皇帝微服私訪來到羅鎮看見如此盛況,便讓手下購來一盤品嚐,竟然是自己食用過特製麵食,便就賜名“御京粉”。

關錦璘小時候家中殷實,但要吃御京粉還得上羅鎮;每隔七八天能上羅鎮吃一盤御京粉,是他童年時最大的享受。

後來關錦璘在北平上大學,在英倫半島留學,嚮往的還是能吃一盤御京粉。

關錦璘坐著飛機回到天寶市趕去羅鎮吃御京粉的美夢,被空中炸響的雷聲擊碎了;關錦璘睜眼睛,見自己還是順地下室的牆壁靠著。

但這一短暫的迷糊,使關錦璘精神大增,他站起身來向周圍看看;見大家睡得正香便沒驚動,自顧自地在地下室踱著步子。

關錦璘一邊踱步一邊回味著夢裡的事情,默默說道:“我怎麼能做這樣的夢?哦對了,是想回天寶市了!也可能是郭大勇、荊天明他們和鳩山鎮男幾個人將飛機整修好了給關某傳遞資訊;好吧,等天明後將小牧多系刺殺了,我們馬上趕回寶鼎準備想天寶市轉移!”

一說起天寶市,關錦璘便就浮泛起對家鄉的思念!

不是嗎,這五六年來,關錦璘忙於在十家樓種植棉花,竟然沒有抽出時間回去看看父母、母親!

父親官子豪還是那樣的老學究嗎?鑽進關學裡面拔不出身來!

而母親儘管出身名門,但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女人——纏裹著小腳,沒黑沒明地搖晃著一架紡車“吱唔吱唔”紡線。

按理說,關錦璘這樣家庭,以及關錦璘現在的官位,母親完全不可以去紡紗而過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但習慣織麻紡線養活自己的母親,終生似乎都離不開她那架紡車。

一想起母親從黑到明織麻紡線的艱辛,關錦璘禁不住熱淚盈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