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這一次的戰艦設計中,朱斌幾乎沒有插手干預,完全是葉在馥率領的團隊發揮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結合當前所能研製出來的各種武器裝備,基於最先進的建造技術而拿出的一款高水平產品。
參照了美國當前最先進的“布魯克林”級輕型巡洋艦和日本“高雄級”的部分設計,在已經服役的“首府級”重巡艦基礎上完成設計。
這款“青島級”輕巡艦長186米,寬21米,吃水75米,採用一貫的方形艉,適航能力極高的外飄平甲板和大西洋艏,緊湊型艦橋和融合煙囪結構,讓上甲板建築儘可能的簡潔,看不到各國同類戰艦上桅杆煙囪如林的模樣。
在標準11500噸排水量的平臺上,安裝了4座3連裝52倍徑152mm主炮,另有6座雙聯裝127mm高平兩用炮,10座4連裝電驅自動裝填40mm博福斯高炮,並有4座6管25mm近防炮系統,以及相應的火控雷達體系。
此外,特別加裝了一套“鐵幕”四座多管火箭攔截系統,每座36管122mm火箭塔在主動對空搜尋雷達和專門的火控雷達引導下,可以對最遠15公里外的高空、水面目標發起預攔截。對空發射的子母式多彈頭火箭能夠根據計算結果多發聯合,形成多層彈幕,一瞬間構成數以萬計殺傷破片和高速彈丸組成的密集阻攔網。對於高速俯衝攻擊的戰機形成致命打擊。
另有一款針對蛙人和水雷等小目標的火箭攔截系統也上艦試用,據說實驗效果相當不錯。
為了充分發揮一專多能的設計理念,這款輕巡艦還加裝了4座4連裝533mm魚雷發射管,艉部單獨闢出一座平臺,供一架“海虎”多用途直升機停靠。
整艘戰艦大量採用超輕高強度合金和玻璃鋼、凱夫拉縴維複合裝甲,側舷和主炮、艦橋等關鍵部分的裝甲厚度都在203mm以上,保證面對敵軍的重巡艦和輕巡炮火時擁有足夠的抗打擊能力。
而使用兩座特斯拉高溫汽輪機和四臺柴油機提供的總數12萬馬力的強勁動力,驅動兩座5葉螺旋槳讓修長的戰艦跑出37節最高時速,並能獲得14500海里/18節的巡航能力,足以跟上航母、戰列艦組成的大部隊。甚至能夠分擔掉重巡艦的大量工作。
朱斌對此甚為滿意,一口氣先批了12條的建造計劃,保證在18個月內,四大艦隊都能擁有至少2條入役,以補充重巡的不足。
海軍的高速度建設對於經濟的拉動是立竿見影的,幾乎每年都在翻番的全國造船、造艦能力如同貔貅一般,無限制的把增長的鋼鐵、特種冶金一股腦的吞掉,被強行催肥的經濟增長帶來的每一分利潤。都被丟盡了這個無底洞中。
當朱斌近乎“乾綱獨斷”的龐大造艦計劃最終拿出來後,就連陳少寬都心驚肉跳了!每一支艦隊的總排水量,都超過四十萬!
總數超過160萬噸戰艦是個什麼概念?那比日本都要多,而直逼英美兩大國………根據海軍條約,他們的主力艦總數不過525萬噸而已,並且在戰鬥力方面肯定遠遠超過……搞這麼大的艦隊真心沒問題嗎?
朱斌對此質疑不以為然。他輕描淡寫的說:“這遠遠不夠。我們至少能夠全面壓制當面的敵人………日本,不僅僅是在海上戰勝它,要擁有全部瓦解其島鏈封鎖和海上生命線,並最終登島全面摧毀的能力。除了戰艦之外,輔助艦船和運輸船舶。怎麼也得千把條吧?一次性運送二十萬兩棲步兵上岸才保險。嗯,說起來,我們的兩棲登陸艦數量還遠遠不夠啊……!”
陳少寬是徹底無語,板著指頭算算,這起碼得弄200萬噸戰艦,外加一千萬噸的其他船舶才夠數。光是鋼鐵數量就夠嚇人的,更不要說十倍於此的各種裝置,而需要的資金恐怕得是天文數字了。
如此窮兵黷武的發展海上力量,僅僅是對付一個日本絕對是大材小用,哪怕以現在的海軍力量也能夠把日本生生拖死拖垮了。搞這麼大,到底要幹什麼?
陳少寬有種非常不妙的想法,朱斌的目標,恐怕絕不僅僅是對付日本那麼簡單。摻和隨時可能發生的世界級大戰,才是真實用意。再聯絡這廝根本沒有伸手管全國統一和經濟民生的念頭,鬧不好,他嘴上說的所謂“振興中華”、“維護世界和平”神馬的冠冕堂皇口號,只不過是用來遮掩他瘋狂好戰的本來面目的幌子而已!
他本人和所有的海軍將士,甚至光明城裡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和數十上百萬的技工專才,都是這貨實現野望的幫兇啊!
但是這個想法根本無法求證,朱斌打死都不會承認的。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