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部分(3 / 4)

小說:民國之鋼鐵狂潮 作者:水王

島的沉沒危機。近在咫尺!

這一次,便是再保守的財閥大佬們也坐不住了。不敢他們嘴上說得多麼悽美動人,終究沒有一個真的想與日本列島一起沉入海底,此前近十年間。不知道拖了多少後腿的這幫人終於著忙,開始朝著朝鮮和東北瘋狂的搬遷家業。

他們的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之前死都不肯走,送去又偷跑回來的日本農民和漁民,看到貴族老爺們都去了。便一個個乖乖的跟著走,在朝鮮和東北建立起來的數以萬計安置村幾乎一夜之間被填滿,從五月間一直到九月,幾乎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日本人離開本島。

為了支撐長久的戰略,按照石原莞爾的計算,在朝鮮和滿洲地區,至少需要有三千萬人以上的優質帝國人口才能穩住局面。可八年了,他們一共完成的數量不到一半,且大部分都是名冊上的。關鍵底層農民和礦工遠遠不足,為此他憂慮的眉毛都快掉光,這次好了,一場火山爆發,什麼都解決了。只不過。方式有點太悲催!

慌亂在蔓延,擁擠了數百萬人口的東京及京畿地區被近處的富士山威脅的日夜不安,短短几個月內,人口少了一半。漁民直接用小船裝著滿門家當越過日本海跑到朝鮮。農民開始在遼寧搶佔土地和山林。報名參加陸軍的人數翻了幾番都擋不住,他們不是多麼愛國。而是因為關東軍宣稱,一人當兵,全家可以免費獲得房子和土地,以及至少兩個工作崗位。

五百萬個家庭,一千五百萬人口,這是石原莞爾給滿洲制定的十年移民計劃的目標,時間將要臨近,完成不到一半,但他現在不用著急了,超額完成任務只是遲早。

在諾門坎戰勝了蘇俄,又在停戰談判時成功獲得了“蒙古國監護權”,關東軍得以光明正大的佔領蒙古高原,而將刀鋒頂在蘇俄的小肚子上,並擁有居高臨下面南而威脅的優勢,戰略目的全盤達到,只是代價稍微大了那麼大一點。

作為功臣的板垣徵四郎接任下一屆的陸軍大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過一直到九月,他仍舊沒有走。更大的功勳機會就擺在眼前,他捨不得放棄。

石原莞爾卻離開了。他受命擔任陸軍大本營參謀本部次長一職,地位在陸軍中,僅次於閒院宮親王的參謀總長、軍務局長和陸軍大臣之下,還在陸軍次官之上,是真正掌握陸軍政策制定和策略的核心人物,如無意外,下一任軍務局長就是他的,那將成為整個日本陸軍內第三人,位高權重!

臨行前,他給接替自己的岡村寧次一個建議:“不要跟支那人硬拼,他們的人數實在太多了,國土又太廣袤,帝國缺乏足夠的底蘊來統治這麼大一片國土,保證滿洲的存在,就是萬世的勝利。”

岡村寧次深以為然,不過暗地裡卻有自己的報復和想法。當石原莞爾徹底離開之後,他立刻著手改造整個關東軍的戰略部署。

長城防線,被他一次增加到二十萬人的守禦力量,原來還沒有被攻佔的據點繼續加強,從山海關到錦州狹長地帶裡,他塞進去足足五萬人的部隊,對海、對空和對陸地的永備工事密集的跟老鼠洞相仿,而渤海灣沿岸佈置的障礙讓漁船都上不來,大量的炮火對準這裡,一旦進攻,必將遭遇滅頂打擊!

關東軍僅有的三個裝甲師團全部派出到蒙古境內,從北方高原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一條緊急戰備公路和鐵路從滿洲里拐彎西進,一直鋪到克魯倫,巨大的前進補給基地零星散佈在高原戈壁之間,嚴陣以待。

擠滿了遼寧和吉林的工廠加班加點的製造軍用物資,武器裝備,比帝國本土都大的生產規模,在岡村寧次的調教下居然爆發出更大的潛能,幾個月的時間裡,關東軍消耗掉的重灌備幾乎全部補充完成,新組建並開進來的十個師團,每個都獲得了充足的保障。

這不是什麼奇蹟,岡村寧次做得改變不太多,但卻有畫龍點睛的奧妙。

近幾年來,石原莞爾精心收集中國方面技工培養的教材和方式,然後堅決的在本國勢力範圍內執行,阻力較大的本島就算了,在臺灣、朝鮮和東北,一次性的建立了上千個培訓基地,把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朝鮮人和臺灣人趕進去,摻雜部分日本人,強化教育培訓。

效果自然沒有自願進行來的高,而且朝鮮人比較笨,日本人比較傲慢,中國人太老實,幾個月後出來的上下差距不小,進入工廠之後,又因為民族和地域不同形成數不清的小團體,管理起來不是一般的麻煩。

不過工作效率總算高了許多,足以把東北和朝鮮的所有工廠都支撐起來,然而鬧騰時有發生,一點也不消停。

岡村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