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上去再減速落下,最快也得半個多小時以上,就這麼大點兒功夫,兩艘充滿豪言壯語出來征服亞洲震懾一方的主力艦完蛋了!
跟他坐一塊兒的南雲忠一老鬼子報以貌似感同身受的眼神,心裡頭卻暗爽,你大爺的英國鬼畜終於知道鍋是鐵打的了?
出發之前,英國人那股子得瑟就甭提了。好像全世界就他們家懂得怎麼用海軍一樣,比手畫腳那叫一個毛病多多,要不是得撐住紳士嘴臉,估計英國佬都能直接把唾沫星子噴到日本人臉上:“你們怎麼當學生的?扛著世界第三的龐大海軍編制,居然被中國那些小舢板三兩下子收拾乾淨,害不害臊!”
私底下,英國人是沒少了嘲笑日本人。每一次日本聯合艦隊失敗。英國人一邊儘量的蒐集情報分析戰況,同時不忘了在各種場合有意無意的表示,日本人實在太差勁!果然是從三十五年前打敗了垃圾一堆的俄國遠東海軍,就真的以為自己無敵於世界了,自大成狂,不知道世界上真正的海軍戰爭是多麼的高階?
以此推理。他們也對中國海軍所謂的強大戰鬥力不以為然。日本人海軍光有規模沒有戰鬥力,那麼中國人即便是僥倖取勝,大概也是佔了空軍發達的先機,出其不意,日本人沒有預料到而已………嗯,英國佬還是肯承認中國的飛機牛叉,這是從各種領域都證實了的。無法質疑。
中國海軍建造的速度太快,幾年時間呼啦啦拉出三個航母編隊來(對外是堅決不承認航母為核心的),而且凡是曝光亮相的,那外形那細節都堪稱藝術品,世界頭一份的漂亮,讓英國人各種羨慕嫉妒恨,便各種場合宣揚中國人的東西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中看不中用。
他們倒也有充分的理由說服自己不去相信。戰列艦和航母,那是集中了一個工業發達國家高精尖技術全面升級的產物,任何一塊短板都足以導致整體的建造失敗。中國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大規模興建基礎工業和重工業?1932年!到“泰山級”戰列艦服役的1937年,一共才不過短短五年,且不說培育產業工人需要時間,就算從各國拆來一片廠子建成就能用,你丫想造出來似乎也不可能啊!
還是那句話。理論上,是這樣。可英國人卻不知道朱斌是有一條星際飛船為基礎的超級無敵金大腿在支撐,他們根本不需要各種前期的試探,拉出來都是直接可以上馬開工實幹的勾當。主力戰艦這玩意。實話說就算到了現在,八年過去了,完全讓中國工人去建造都困難,朱斌也從來沒指望,更受不了人工建造的低效率和各種誤差、焊接錯漏以及強度不夠等等諸多問題,一直堅持是全自動機器人生產。
英國人更懷疑的是中國海軍兵員的素質。之前不過是一群爭權奪利的軍閥打手,有幾個會真正操作大型戰艦的海軍?三萬多人裡篩選一遍,恐怕都難以支撐一艘戰列艦。那起碼要1500人以上啊!
同樣,他們也很直接的忽略了朱斌建立的一系列學校,開學就在校生二十萬人,到現在每年畢業三四十萬人,比以前全國的學生數量暴增十倍,上哪請那麼多教授來?
等等等等,總而言之,英國人很認真刻苦的做了無數次的分析,結果都表明中國建立的海軍,就是樣子貨,只要防住了其空軍,出其不意的攻擊,勝利是妥妥的。
當然,讓他們自己來出兵強攻,英國人是絕對不肯幹的。廢話,大英帝國的孩子多金貴啊,那都是上流社會的痞子,文明世界的希望,哪能跟一幫東方土鱉的戰爭中隨便的損失?俺們玩的都是高階的智慧,僅僅需要派出去一兩個人,用一張好嘴就能挑撥的幾個國家之間打得頭破血流,然後一分錢不用花的左右逢源,就能從中撈到最大一塊利益……。
類似的平衡外交和制衡挑撥策略已經成了英國的基本國策和主要摻和方式,軍事上越來越陽痿,而今連建造新戰艦的錢都不樂意掏,若不是為了維持世界第一大規模的面子,他們才不會羞羞答答拖拖拉拉的搞,那乾脆就不搞了。
若不然,英國人怎麼會搞出喬治五世級這種極品垃圾?
飛利浦中將到來之後,以最小的出兵規模佔了指揮官的位置,他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相反認為,這是兩個國家的人很聰明的選擇。海上作戰的水平。英國那是領先全世界加起來的總和啊,論規模俺們被超越,論專業,你們差得遠,還得咱來!
朱斌這當頭一棒砸的有點狠,結果老紳士好半天都沒回過神來。
但其他人可是不能幹等了!開戰幾個小時下來,四艘戰列艦完蛋。對方依然毫髮無損,這意味著之前的一切計劃全部被超出,改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