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服氣,他們的時代徹底的過去了。
兩艘“崑崙級”戰列艦上,包括主、副炮塔在內,密如樹林子一般的大小長短炮管林立,一座座弧形頂在電動引擎驅動下靈巧的轉動,紛紛指向最大仰角的高空!
三座三聯裝的420mm主炮首先開火!最大45度仰角下,每炮一發的對空驅散彈轟然爆發!齊射的巨響霎時間將海面上壓下鍋底一般的凹陷,只不過這鍋底,直徑足有兩三百米那麼大!
濃烈的炮口硝煙還未散去,四座三聯裝的203mm副炮緊跟著開火,一樣是對空驅散炮彈,兩撥大口徑炮彈全力發揮能打出二十公里以外的高空,此時卻全部是無線電引爆,在來襲機群的前方轟然炸開!
壯觀的場面赫然呈現!在智慧戰術指揮系統的協同下,兩艘間距三公里並行的戰列艦不是為自己防護,而是各自對準兩側,側面副炮相互交叉,兩艦齊發。可以清楚的看到廣闊的空域上,各自兩條間距巨大的彈流彼此交錯,讓每一邊的炮彈密度都達到了最大!
從兩側高速衝擊吸引火力的高速戰機也是有經驗的,大口徑驅散這種手段,日軍自己就經常用。遠遠的見下方炮口噴出濃煙,日軍飛行員二話不說扭動戰機橫向翻滾躲避,絕不在原地待著………他們實在是被精準到變態的防空火力給嚇怕了!
這一手,真是奏效!初速800…900米不等的大小兩種炮火,炮彈出膛到奔襲一萬米足足需要十幾秒,連翻帶滾的各自變向狂飆。終於勉強脫出了爆炸區域,就在他們原來直線到達的地方,一連串爆炸煙火頃刻間籠罩直徑兩公里的區域!
420mm炮彈的威力有多大?常規榴彈全裝藥的情況下,爆炸殺傷半徑足有二三百米,那是在地面上!
在空中爆炸的驅散彈,本身因為彈頭結構問題不敢弄得跟小口徑炮彈那麼精巧。大多數是採取鑄造的情況下,炸碎的彈頭破片巨大,但數量不一,空爆產生的衝擊波卻影響範圍深廣,而倒黴蛋一旦被破片碰到,恭喜你,那簡直跟拳頭大的實心炮彈直接砸中沒什麼區別!
日軍對此是吃過大虧。自己有相關的火炮裝備,所以憑著戰機速度應對起來還算勉強,不過一邊仍有三四架躲避不及的應聲崩碎,那真是炸的跟渣一樣!
203mm口徑炮彈爆炸力不足,但破片數量卻比大傢伙還多,殺傷效果甚至更好,其中擊落的功勞多半要靠這玩意。
但這只是開始!間隔少許後,兩艘超級戰列艦上的其他火炮紛紛打響!
每艘“崑崙級”戰列艦上,經過調整後仍裝有16座雙聯裝76mm高射炮,發射的是無線近炸引信的彈頭。另有20座4連裝40mm博福斯高炮,70mm身管可以提供高射速和高密度,籠蓋五千米以下的空域,一座炮塔一分鐘能打出五百發炮彈………前提是得有那麼大的供彈機!
這足足是112門高射炮啊!在智慧火控操作下,可想而之其打擊密度有多麼的恐怖!更不要說。還有六座30mm六管近防炮作為最後的殺手鐧,任何人以為這只是一個體格龐大而笨拙的鋼鐵巨人,那絕對是看錯了!
主炮驅散的火力讓來襲戰機很是嚇了一跳!不過作為試探的前鋒,他們早有類似心裡準備,隨即衝過那遙遠漫長的15000米外圍後,忽然間眼前一片空曠,預料中,或者說曾經經驗中,應該密密麻麻的127mm高射炮,居然沒見蹤影!
不應該啊!一向以來,中國海軍最牛叉的,就是抄襲人家美國人的雙聯127mm高平兩用炮,組成的主力防空炮火,被他們不知道用什麼辦法白菜化量產後,製造出比美國人都多的數量,幾乎裝備了每一艘戰艦,無論是主炮還是副炮。
那麼按照道理,這最先進的超級戰艦,絕不會疏漏了15000米到10000米之間的關鍵距離,要知道,大多數的俯衝攻擊就是從這個尺度發起的,也正是殺傷驅散的最佳機會。
再往裡一些,5000米到1萬米,那就是76mm炮的天下,甚至到3000米都可以,不過這個距離對於已經俯衝到位的飛機威脅就不太夠,尤其是對戰艦威脅最大的機載魚雷,正是從這個距離上發起的,非常危險!
打頭來試探新艦防空火力效能的,都是幾次戰鬥中磨練出來的老鳥,準確的計算著逼進的距離,眼瞅著幾千米一掠而過,預料中的炮彈卻沒有到來………這算怎麼回事?!
但馬上他們就親眼看到了,到底是怎樣的變故!
首先是從兩艘超級大艦上騰起少量的煙氣,把之前主副炮打出來的濃煙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