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了相關的缺陷,或者掩蓋一時,最終卻拖累了整個的優秀程度,不得不說,相當令人遺憾!
加上當時德國各大飛機制造廠都訂單滿滿。疲於應付,戰場上的自家研製戰機表現良好,幾大公司都沒有投入太大力氣,隨後輾轉放到了法國的focke…wulf公司控制下的研究機構,做進一步的仿製。
因為大量使用的法國人消極怠工。各種拖拉,一年多時間過去了,走私來的原型機除了被拆的七零八落之外,連零部件都丟失了不少,裝配不起來了都。一段時間內戈林也沒怎麼上心,可隨著空戰形式越發嚴峻,他開始著急了,下令徹查,才發現結果是如此的令人惱火!
不過好在,德國人一貫的嚴謹作風,讓他們把每一個步驟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特別是測繪出來的“飛鯊”戰機全尺寸圖紙,每一種零部件的效能指標等等都異常詳盡,可以說,跟完整的設計圖紙沒什麼兩樣。
鑑於這種飛機效能優秀,最大飛行速度668公里,能攜帶6挺12。7mm重機槍或者4挺20mm機炮,關鍵的作戰半徑高達1500公里,航程超過3000公里,各種資料優秀的一塌糊塗!在戈林的強硬要求下,亨克爾公司首先把複製品製造了出來。
換成bmw…820型渦輪增壓發動機,基本功率1850馬力,增壓時2350馬力,超過原型機的2000馬力引擎。但因為重量過大而相對抵消,不過德國人增加了氧化亞氮助燃,在極限情況下開啟加力,可以將最大平飛速度飆到690公里的極限!
這不但打破了現有德國主力戰機的記錄,在航程、升限和機動性各方面也是全面的超越。特別是彌補了之前各種戰機的短腿問題,皮糙肉厚,火力兇猛,終於讓戰機得以突破英軍攔截,並與空中的美式先進戰機平分秋色。
只不過,剛剛開始大量製造,美國人就被朱斌轟炸的五癆七傷,對英國援助直線下降,德國的空中壓力一下子減輕了不少,這被命名為fw200的新型戰機,一下子成了雞肋。造捏,還是不造捏,這是個問題啊!
本心來說,德國各家公司都非常有性格,固執的認為他們自己研究製造的主打產品才是關鍵所在,中國人的東西看看就好,犯不上分心啊!戈林也陷入糾結之中。
但事情隨著形式的急劇變化有了轉機,希特勒要求,主動發起對美國本土的進攻!
為了保險起見,德國海軍沒傻不楞登的直接奔紐約去,美國海軍沒死絕呢,其空軍更是強大的離譜。不去找那刺激。
他們糾集兩個航母編隊,回合後,突襲加拿大魁北克省,運送五萬部隊上去迅速掃平毫無防備的敵軍,站穩腳跟,然後打算地面推進。結果發現……自家造那些飛機短腿毛病又開始掣肘,被辦法,繼續造山寨貨吧!
一來二去的拖沓,讓德國人原本掌握的機會生生耗盡!並暴露出另外一個要命的問題………他們沒有一種轟炸機是可以飛躍大西洋,發動遠端打擊的!
實際上這問題德國人早都發現了,只不過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大陸作戰,根本沒想過遠洋出征,直到英國人有了美式的重型轟炸機後,長途跋涉發動各種高空打擊才醒悟。但想要補上短板,何其艱難!
朱斌以前那些年的合作中,倒是把德國的機械、造船、冶金等工業都催生了翻番的規模,但飛機工業完全沒交情,德國人自己一直都不夠用,現在,光是應對前方生產訂單都疲於應付,且不說希特勒和戈林輪番兒的各種奇葩要求讓他們的工程師忙到抽筋。
沒有也得整啊!為了元首閣下的偉大構想。為了德國一統世界的偉大征程,再忙也得想辦法解決問題。
於是。容克公司和亨舍爾公司臨危受命,加緊投入到研製工作之中,眼下,還看不到實現的曙光。
希特勒卻不願意等了,沒有就沒有吧,反正短時間內他們也只是打醬油的角色。1941年的5月。德國海軍突然下手,攻佔紐芬蘭,攻入魁北克後,下旬,部隊開始南下進攻加蒙特利爾、渥太華。加拿大軍隊猝不及防。戰鬥力垃圾,僅僅抵抗了半個月,就直接崩潰,殘部逃到美國境內。隨後,第二波次增援上來的十萬德軍接連挺近,直撲美國!
這下子,美國人徹底炸鍋了!
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希特勒會為了面子鋌而走險,在已經兩線作戰的情況下竟然膽敢跨海進攻北美,這是完全無視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和美利堅的節奏麼?還是以為美國真的成了落水狗,誰都可以上來揍一棍子?
羅斯福氣的嗷嗷直叫,惡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