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細節計劃日本人最喜歡玩,也玩的十分熟絡,根據他們分析,朱斌年紀最輕又只是個假假的少將,在這麼多老前輩和將軍們面前一定要守點規矩的,那麼從這裡切入,起碼可以先贏一手。
不能小看這種細節,這次的所謂聯歡宴會,本就是中日交鋒的大擂臺,一絲一毫也不可大意的。朱斌向來表現的跟愣頭青一樣,以他對日本人的各種不爽和敵視,肯定想不那麼周全吧?
很可惜啊,又一次的一廂情願落空了!
宋哲元一臉假笑,心中卻是一驚,暗忖這個朱斌不簡單啊!跟傳聞之中的模樣很不一樣,從答應參加宴會開始,到他露面的先聲奪人,刻意掌控時間最後一個到來,進門第一擊又是把握主動權,卻讓準備搶佔上風的老鬼子們狠狠的吃了一記小虧……怎麼看都像是小狐狸啊!
不過這樣的場面正是他最想看到的。本來他在平津,在整個日本人的“五省自治”謀劃中,都是風頭浪尖最受重視、壓力最大的那個,這一年來過的可謂是苦不堪言。這一次,不出意外的話,日本人肯定是要下最後通牒了,如果抗不過去,他先前的那麼多努力支撐都做了無用功。撐過去……日本人就一定會拿他開刀,這是個無解的兩難死局!
但是,朱斌的到來卻是如迷霧中的明燈,天上掉下來的救星啊!有這位少年新貴當先鋒撐著場面,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退到二線,坐看他們掐起來,日本人把注意力也轉移到朱斌身上,鬧得越大,越好!
所以,宋哲元不但不和稀泥。反而起鬨架秧子的緊跟著朱斌的話頭道:“朱將軍不愧是當世俊才啊,如此坦蕩豪爽,確為天下青年之楷模,不必如此謙虛客氣,來來,我們坐下說話!”
老鬼子田代皖一郎狠狠的一眼瞪過去,宋哲元好像全沒看到異樣似的,還扭頭衝他樂呵呵的一笑。氣的他硬生生一口悶氣吞下去,屁股狠狠砸在椅子上,撞得“咯吱”一聲呻吟。
在場的各界名流要人都是眉眼通挑的聰明絕頂之士,自然看出來今天是宴無好宴,必定要鬧出些事情來,相關的人免不了如坐針氈。但吳佩孚這類事不關己的老油條就不一樣。一個個歪著嘴瞪著眼,笑眯眯的等著看熱鬧。在他們心裡,無論是誰跟誰鬧翻了,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有好戲看啊!
因此當朱斌豪爽的三杯酒喝完,立刻鼓掌起鬨,一頓七零八落的讚揚聲不絕於耳,卻更把日本人們的臉色搞得花裡胡哨,越發的難看。
朱斌誰的臉色都不看,把酒盅子往桌上一頓。大馬金刀的坐回去,那身板那氣勢赫然出眾極多,無論從哪一個方向都顯得格外顯眼。
待到掌聲稀落,宋哲元咳嗽一聲再次起身,兩隻頭捏著個牛眼酒盅拉長了聲調致辭:“諸位!今日海內賢達濟濟一堂,賞光前來赴宴,實令宋某不勝榮幸之至。當此國事日漸繁雜多變,天下齊心一致力趨和平之時。我輩身居要津,卻要謹慎小心,亦步亦趨,務求穩定,不使億兆同胞有戰爭之災禍。要完成此等大業,便需要聯絡中外,使能共襄盛舉。而日本國作為中華千年之友鄰,同文同種,一衣帶水,又先於我國走上新近之文明道路,卻令我等有學習之價值。故,宋某不揣鄙陋,願追隨先總理之意願,必全心全力,致力於中日之親善友誼,共同繁榮……。”
宋哲元不愧是老手,各種場面詞兒信手拈來,不假思索的滔滔不絕一說就是十幾分鍾,中間還都不帶重複的,雖然調子比較慢,聽上去卻懇切誠摯的很,好像真的已經跟日本成了血濃於水的好基友似的,一衣帶水什麼的更是不停的作為點綴。
這樣的話在場沒有一個人肯信,誰不知他已經給日本人和老蔣兩頭擠兌的渾身是病,飯都吃不香,中日之間的關係一天比一天緊張,平津一帶日軍不斷的增援,如今駐軍都超過萬人了,卻哪裡來的親善啊!
說瞎話能說得跟真的一樣,的確是一門真本事!朱斌板著臉面無表情的聽著,心裡頭暗暗的嘆息,比起來,自得道行還差的遠呢!這幫老油條的厚黑功底,那是比不得滴!
不過這樣的話日本人貌似比較喜歡聽,除了田代皖一郎等寥寥幾個年紀大的面無表情外,不少三十來歲的尉官、佐官們卻聽得神采飛揚,一個個努力把矮墩墩的小身板挺得前凸後翹,癟著嘴睜著蛤蟆眼顧盼自雄,洋洋得意。
朱斌眼神流轉之間卻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貌似這裡的桌子椅子的高度都是按照北方中國人的身材做的,赴宴的眾人坐下後,基本兩臂能與手肘相平,恰到好處。可絕大多數的日本人就不免要麻煩點,得使勁伸長了脖子或者屁股離開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