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現場補充道:“既然確定要打,那麼前期的動員和準備就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注意一旦開戰,則日本必定會以潛艇部隊發起近海破交,阻止我們南北各部的資源運輸;此外,也要提防某些人從中使壞,阻斷長江與鐵路的運力近日,資源委員會開始動員沿海、平津地區的工業生產設施內遷,以防在戰爭中被破壞,我們要如何應付?”
因為中國清末被殖民的影響''絕大多數的工業都建立在沿海地區,上海為中心,廣州為一中心,山東為一部,平津又是一部這些地方都是戰略要地,一旦開戰憑眼下的海軍力量很難全面防守住,若是日軍登陸,立馬就成了戰爭犧牲品
沈鴻烈淡淡的道:“我來說說以我們目前所知的情況看工業內遷自然是穩妥的做法,但卻不是必須上海工業多為中外合資,日本進攻必然有所顧忌,故而響應者不足三分之一;平津南遷或西遷者佔多數,因為那裡必定成為戰場;廣東其實不多,也無多大影響唯獨我們山東地理險要為兵家必爭,又是對日之前沿,且建設規模龐大,又是核心所在,為重要”
“我們有能力守衛山東之安全則此地雖在近海,也不必擔憂太多而資源委員會動員內遷之中,兼有戰時統一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我們都知道,其實那都是四大銀行和四大家族說了算,到時候一切都聽他們的是生是死都不能自主,我們規劃的全面工業體系,不但不可能獲得增益,說不定會受到嚴重破壞,因此,不但不能去,還得設法把關鍵的拉住”
若說對老蔣和民國政府的瞭解,沈鴻烈也算老油條否則他也不可能橫跨軍政都做得風生水起,內行著呢
原來的國防設計委員會變為資源委員會後,凡是能入股能控制的,都被四大銀行和背後四大家族給掌握了,打著統一管理統一生產協調為建設國防大業的旗號,暗地裡行吞併的勾當
倘若只是吞下去,他們好好經營也行可孔家宋家都是買辦出身,整個國府上下都習慣了買賣吃回扣,自己產的東西價格再低,沒有好處也不要,宋子文自己都吃過這虧,別說別人''因此,凡是進入他們掌握的工廠效益都越來越差,管理什麼的無從談起
朱斌一手搞起來的這個工業體系,本身都是為軍事和科技服務的,歸根到底是為了他重建飛船、打造軍事力量所需,對外的民生部分極少,基本不生產低技術含量的原材料和民用品這些工廠哪能讓老蔣一家子胡折騰啊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沈鴻烈繼續道:“我們的建議是,儘量說服各地方的工廠往我們指定的地方遷移廣東可往廣西或海南;上海的可往重慶或青島;平津的可往河南或濟南,儘可能在我們的影響和護翼下,不出紕漏”
蔣百里微微皺起眉頭道:“想要讓他們相信山東安全,恐怕需要一場直觀的戰鬥才能堅定其信心,這之前,可能要費些唇舌”
商人們都一個毛病,跟你關係再好也有自己的算盤,不見棺材不掉淚比如上海的人,都覺得在租界或者跟洋人合資的廠,日本人不敢怎麼樣他們卻忘了,世界上有“誤傷”這回事,飛機炸彈艦炮轟起來那裡那麼定準,打到家裡去很正常,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而山東相對來說的確是戰場中心之一,跟上海一樣的不安全,讓人家來,的確得費嘴皮子
胡適舉手發言:“平津一帶的大學和中學也要動遷,國府和教育部的意見是撤往西南以保安全,我們該怎麼辦?”
朱斌揉揉腦袋,答道:“我可以保證光明城完全不受戰爭傷害,一顆子彈一發炮彈也不會落下,但他們願不願意來就不好說了您知道,咱們這裡都是理工科的較多,還半工半讀,可沒有那麼寬鬆的地方給文人雅士和法學大家們從容談詩論文啊”
教育這事兒是最令人頭疼的現在,大學城已經填了六萬人進去,明年初的招生將達到八萬人甚至十萬人滿員,第一批則會進入工廠和實驗室實習期,人才高培養基地運轉都挺正常
但因為幾乎不招收文法專業的緣故,跟國內教育大家文學泰斗們鬧得挺僵,呆在齊魯大學的不少名人都不肯來任教,嫌他們這裡機油味太重而朱斌也用不著那些還把自己當文人雅士、當天下英才、當讀書種子的所謂精華來摻和那些人真要都接收了,整個學校不用幹別的,七八萬學生鬧騰起來得多大動靜?上課?工作?一邊歇著去
都是大爺,供養不起
當然,理工科那些人還是需要的,的確都是億萬人裡出挑的俊傑,有一個算一個槓槓的水平不過只可惜啊,滿打滿算幾百個,太少太少
胡適也知道那些人的毛病,他也是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