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立馬不淡定了,他一度認為這是那裡的守軍是怕死,僅僅遭到一小股傘兵的突襲就藉口放棄逃跑了,嗷嗷叫著要下令槍斃那些天殺的膽小鬼,但被科涅夫給勸住了。
冷靜下來,朱可夫自己也明白,他和整個蘇軍對於對手實力的所知實在太少,少的可憐,哪怕明知道對方要發動進攻,卻連人家可能採取的手段都想象不出來,真是……夠悲劇的。
局勢頓時就變得非常惡劣!
不光是斯柳江卡作為湖區鐵路交通要道上的關鍵節點,囤積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彈藥輜重,同樣作為伊爾庫茨克的南大門,兼顧守禦通往西部庫蘇古爾湖的重任!這裡一旦被攻陷,那麼駐守在那片地區的部隊,就會被徹底隔絕,被來自蒙古木倫、哈德哈勒方向的敵軍兩面包夾,徹底殲滅。
由此而導致的惡劣後果就是,蘇軍徹底失去了居高臨下隨時威脅木倫交通要道的能力,眼睜睜看著中國部隊從庫倫暢通無阻,一路向西。直開到唐努烏拉山下,與來自西疆方向的阿爾泰進攻軍團相互呼應,連成一片,隨時可以威脅到蘇維埃的西伯利亞腹部。形式,別提多麼的糟糕!
這也就是為什麼史大林反覆強調伊爾庫茨克之重要性,實在是這裡的影響太大。作為一個交通節點,進可攻退可守,無論誰掌握了,都能佔據遠東戰爭的主動性。
最糟糕的是,那種可以忽視寒冷天氣,從冰面上快速突進的單兵裝甲機械車輛,從報告中的說法可以看出,它們來去自如,靈活小巧。火力兇猛,成群結隊的撲上來,比笨重的坦克還要難以對付。那意味著,有一條通往貝加爾湖寬闊大河的伊爾庫茨克,慷慨的敞開了胸懷,等著被人上來上下其手,為所欲為了!
朱可夫除了咒罵守軍無能之外,就只能全力以赴的與科涅夫一起商量怎麼才能保證此地不失。並聚集重兵,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應對來自中國方面的傾力一擊。
可等來等去,一直等了一個星期,預想中鋪天蓋地的傘兵,又或者從冰凍湖面上幽靈般冒出來的敵人,一個都沒出現!
這是怎麼回事兒?難道中國人那裡,出了什麼要命的麻煩。以至於不得不暫停攻擊?還是,他們到此已經感到滿足,決定不再繼續向西挺近了?
朱可夫一頭霧水,急忙命令遠東情報部門想盡辦法去打聽訊息,很快透過日本和英美等方面輾轉而來的資訊瞭解到。果然出了事,英美日聯軍在中南半島的進攻,再次活躍而兇狠起來,中國人不得不集中精力於一個防線,顧不上了!
聞聽“好訊息”後的毛子從上到下,無不大大鬆一口氣。這將近一個月時間來,時刻繃緊的神經幾乎讓他們所有人都要崩潰了!
包括史大林在內,他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人一不做二不休,瘋狂的分別從哈薩克、唐努烏梁海和貝加爾湖三面一起進攻,藉著之前形成的優勢,在蘇軍準備嚴重不充分的情況下迅猛進取,都不用多,打到葉尼塞河邊上,閒著沒事兒的希特勒一定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突然出兵東進,是必然的!
到時候,兩面夾擊之下的蘇俄,必將如一名泥足巨人般,轟然倒塌!
萬幸的是,關鍵時刻,英美日聯軍終於再次雄起,給了中國人關鍵的牽制,不得不說,是雪中送炭,及時雨啊!
惡劣的心情重新轉好,史大林咬牙切齒的給朱可夫下令:“立即整頓部隊,在冰雪即將熔化的春季,對中國人發動猛烈的反擊,必須一鼓作氣,把他們從遠東徹底的趕出去!”
真是六月債還得快,轉眼間雙方主客異位,現在,輪到中國人頭疼腦熱難受了吧?
其實歸根到底,搞成現在這複雜局勢,史大林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之前,英法日聯軍兵強馬壯,氣勢洶洶進攻的時候,假如他不是坐山觀虎鬥,而是直接提調遠東重兵全力進攻,對中國形成六面夾擊,朱斌還真沒法應付………任憑他三頭六臂,也沒法保證康臧、西疆、蒙古、東北、沿海和中南半島全方位的進犯,不光是國內工業生產軍火供應會出問題,民心動盪,別有用心的人挑唆掣肘之下,就算抗住了,也必然是精疲力盡,一夜回到十年前!
可誰讓老毛子們習慣了兩面三刀,漁翁得利,老想著等中國打得不可開交時再抽冷子撿便宜,錯過了最佳的下手時機。等朱斌連連使出盤外招,把聯軍威脅輕易化解,連番作出試探的毛子就坐蠟了。
如此也導致了他們一個個被朱斌各個擊破,每次都能集中優勢兵力突然下手一舉擊潰,更因為一場日本大地震,徹底的解決了這個眼皮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