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要。
尾部直徑數十米的超大古老引擎早已經在太空中脫落崩毀了,只留下光禿禿的屁股和呲牙咧嘴的扭曲支架,變形的船體龍骨也暴露出來,看上去很是嚇人。
四臺巨大的電機和螺旋槳都讓德國人制造出來了,撕開包裝,看著那直徑七米多的四葉巨輪,朱斌歎為觀止這個時代居然就能製造這麼大的結構,投料百多噸,成品重達五十多噸
他卻是不知道,在20年前,“泰坦尼克號”就擁有了兩個直徑七米、自重三十噸的巨型螺旋槳,加上一個直徑五米的中間漿推動著排水量6。6萬噸的龐然大物以25節高速行駛在大洋上。
而朱斌需要的就更大,飛船沒有流線體型,自重近二十萬噸,而且大部分時間得潛行,則海水阻力必定巨大,需要的推動力也就更加的大粗粗算來竟需要至少30萬馬力以上才能讓它動彈的稍微快一點。
因此,不但設計了四個更重、更厚的螺旋槳,電機也是每一臺就功率高達五萬千瓦,德國人曾坦率的說,他們不知道究竟要有多麼大的發電機和汽輪機才能支援這麼大的傢伙一起運轉,但絕對能保證螺旋槳、主軸的堅固耐用。
這麼大玩意,在起伏不定緩緩晃動的簡陋條件下安裝,顯然非人力所能了。飛船自己的六條機械臂,平臺上的四條機械臂,再加上瓦力自身的工程模組一起行動,先讓飛船頭重腳輕的把屁股翹起來,露出如同被慘烈爆過的菊花,切割掉礙事的金屬枝椏,在巨大的浮筒組合幫助下略加穩定,然後機械臂指尖內的高能光刀開始發威,切開艦體往裡裝填推進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