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戰爭模式呢,不能隨便小看
這是朱斌根據自己的需要,結合偷窺到的“德意志級”裝甲艦的結構設計,精心改造出來的一款特殊用途的大型戰艦。
尺寸,大部分跟“德意志級”差不多,但由於艦體部構造變化有所出入,長度為19米略長,寬23米略大,吃水6。2米,排水量1300噸,滿載20000噸。細節設計卻有很大出入。
外型,採用球鼻型船艏,沒有使用前後對稱的結構或者橢圓的“巡洋艦艉”,而是從中部開始直接到底的方形船艉,加整體外飄的設計,極大增加了甲板的面積,而底部結構和龍骨改動都不太多。
甲板結構也不同,沒有采用“德意志”前後雙炮塔,這種代號“蜂窩”的奇怪戰艦將兩座炮塔全部放在前面,揹負式結構極大減少佔據空間,單一的艦橋和主桅在中部略微靠後,煙囪在右側,後面大半截船體整個是一平加班,設定有水飛機停放倉庫和吊車。
武備,除了一樣的三聯裝炮塔外,取消了單管副炮和105雙聯高炮,採用4座美國產的2雙聯裝127高平兩用炮,雙聯高射炮,取消八座雙聯裝37高炮,採用八座自行設計的雙連裝25機關炮,外加6架水飛機,和2座三聯裝反潛深水炸彈拋射器,取消了2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
裝甲方面與原版一樣,動力系統也是一樣的八臺9缸二行程N柴油機,雙軸推進,續航能力和航速都差不多。
但比原來不同的,則是後面空出的甲板下,搞出一個碩大的空艙,裡面可以運載為數不少的快艇、裝甲力量或者士兵。朱斌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德國人判斷,一次投送的數量不會少於一千噸,或者一個營的兵力,或者百輛的車,數十輛坦克都可能。
“這是一種怪胎戰艦許多減少和增加的內容都不知道為了什麼,但可以明確地是,首先,她抄襲了我們的‘德意志級裝甲艦”的設計,圖紙怎麼洩露的,我們不清楚其次,她的目標絕不僅僅是破交攻擊,還有登陸作戰偷襲的能力,如此大的航程,絕不僅僅為了中國海防。六架運載力大的水飛機,足可發起對戰艦的轟炸了最後,設計她的人一定是個瘋子2節的航速如果被一群高速巡洋艦和驅逐艦圍攻,會損失巨大”
很明顯,這戰艦是用來對付日本人的,也是朱斌那所謂兩棲作戰部隊的載體和投放工具,一旦用於破交和破壞,16000海里的巨大續航能力將成為他們的噩夢,日本那漫長的島鏈可不是都有岸防重炮的,防不勝防啊
德國人的涵養,讓他們沒好意思直接指著朱斌的鼻子罵小偷,瘋子,但他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很大膽的設計理念,如果用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的確可以起到奇兵的作用,誰能想到,一艘如此強大的戰艦裡面居然藏著能爭奪灘頭的力量?出其不意,對手會倒大黴
最後他們發現的要求是,兩艘戰艦的一切裝置材料都從德國進,但是組裝建造一艘要在中國完成,同時開工。
“這真的能行麼?”
沒有先例,設計又不知道出自誰的手,工程師們心中頗有些疑問。畢竟戰艦是一種複雜到極致的工業品,幾乎達到人類機械技術的巔峰,整合了幾乎所有的工業發明,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認真處置,更是一個需要巨大人力、智慧來共同協作的。中國方面,向來沒聽說有這樣的人存在啊
這個還真不是他們能說了算的。一堆人加班加點的經過一番計算,根據朱斌提供的模型初步判斷,這種戰艦應該能達到設計的能力,可以製造,只是這價錢……只怕要比“德意志級”高出一大截,結構改變,必然帶來工程量的增
而且很大的問題是,朱斌要求加快建造速度。
一般來說,這樣一艘滿排兩萬噸級的大傢伙,即便是德國的船廠也需要一年才能下水,再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曬裝才能完成建造,再經過半年到一年的適航、調整、改進,才能正式入役,即,三年時間完成,已經算快。
但朱斌要求,2年就得能入役,他壓根就沒打算後期的一些工作,要求按照戰時緊急建造標準,讓工人三班倒的幹,多給錢都沒問題,要的就是一個快
小克虜伯很能理解他的心情,現在的中國被日本步步緊逼,說不準哪天就要來一場血戰,沒有強大的戰艦為海防力量,只能被動挨打,那種滋味絕不好受,因此,籌備一直強大的海軍,哪怕只是用來跟日本拼一個兩敗俱傷,也足以大大緩解地面戰爭的壓力。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這麼著急啊讓刻板的德國人三班倒幹活,這能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