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但顯然不能抗拒摩根的壓力,不過最後,老傢伙還是拿到了很豐厚的一筆大錢,只要他的兒子們不糟蹋,幾代人都夠用。
搖搖頭,朱斌撇開一丁點的感觸,道:“真是可惜啊,他是個很不錯的老傢伙,我們一直合作的很愉快。有他在的慎昌洋行更好說話一些。”
馬漢船長皺皺眉頭,對此不做評論。上層的東西還是少摻和為好。
轉身指著正在忙碌的幾艘船,問道:“朱先生,這裡以後是不是要有人值守了?我看到大量的柴油和物資。”
朱斌點點頭:“是的。以後這裡會成為我們集團的海上補給點,可以適當的長期停留和休息。”
“噢,這可是個好訊息。”馬漢頷首,然後不再多問了。
飛船馬上就要離開,但礦石的打撈還是要繼續,不但是礦石,更多的海底資源朱斌都不打算放過,那麼就需要足夠大的海上基地。沒有了飛船會有很多的不便,而平臺早晚會被人發現,所以,長期沒有人值守顯然不合適。算算日子,王助等人改裝的大型水上巡邏機不用幾個月就能出來,到時候直接飛行換班,也是可以的。
這一次開來的12艘貨輪需要解除安裝的東西當真不少。
首先是兩臺自重達150噸的“深淵爬行者”,幾臺塔吊聯合出力小心的卸到平臺上後,由瓦力安裝好智慧處理核心和機體控制單元,保證它能在海底按照程式完成設定的作業,把一個個的合金標準箱掛在垂下的巨爪上提拉到平臺。
為了保證能抗住2300米深水的巨大壓力,全部由鈦合金製成外殼和兩條機械臂,中間可以容納3人架勢操作,但現在只能是無人及遙控。屁股上拴著一條粗大的纜繩和超導電纜,除錯完成後沉入深海代替飛船機械臂繼續幹活。
其次是一堆的模組式房屋,在簡陋的平臺上建起一座足有六層高的格子樓,可以讓一個班的人生活在裡面,各種體育鍛煉、娛樂遊戲設施儘量完善,空調、照明全都不缺,還配備一臺小型潛艇,在必要時可以入水躲避。
用來替代飛船能源的兩臺大型柴油發電機裝入中間的平臺,提供所有巨型塔吊和機械臂所需的電力,相應的在平臺下豎直的巨大樁腿裡,數以千噸級的柴油灌下去,未來可能會增加到上萬噸各種油料,保證平時使用和其他船舶的供應。
最後就是武器防衛系統。
沒有了飛船在下邊,隨著船隊越來越頻繁的變道,這裡的秘密早晚會被洩露。即便沒有衛星導航幫助,航海老手們也能找到,更何況茫茫千里海洋中間一個非常突兀的平臺,飛機可是長腿,說不準哪天就會被發現。因此,必須有防衛力量。
從德國人那裡購進的足足20門150mm單裝炮塔,和20座105mml65雙聯裝高炮,以及更多的20mm厄利空雙聯裝高炮,和4座4連裝533mm魚雷發射管,在寬大的平臺四面建起四個高大隆起的堡壘,塞進裡面,跟刺蝟似的,密密麻麻指向天空。
全部的炮塔外殼都加固有相當於500mm滲碳鋼裝甲,機械臂加工的渾圓外殼甚至能讓炮彈滑走或者彈飛。中間平臺的巨型塔吊被拆掉,只留下上百米的鋼結構主體後,從上到下安裝了七八個鍋蓋似的碟形天線,最頂端一個最寬大的旋轉天線足可搜尋周圍五百公里的半徑水域。
德國人只製造了金屬主體,關鍵的功能模組都是從飛船垃圾堆裡扒出來的,其中就包括幾組遠端微波通訊模組,單獨維持一個天線對準西面。
所有的控制都集中在一個智慧單元負責,透過微波通訊可以遠端遙控和監督,住在上面的人,其實不用管多大的事兒。
整個安裝改造需要折騰十幾天甚至更久,朱斌可不能幹等著,他首先飛回上海。緊跟著所有的裝置解除安裝完畢後,空出來的兩艘船內裝滿了礦石和金屬,拖著一座平臺浩浩蕩蕩的開拔,朝著夏威夷群島開走。
瑟琳娜回到飛船當中,控制飛船緩緩的發動起來,碩大的螺旋槳推開海水,帶動沉重的艦體與平臺保持恆定的同步速度,跟在船隊最後面以18節前進。瓦力忙不迭的在後邊隨時堵塞漏洞,破爛的飛船給折騰的到處是裂縫,本來已經堵住了,但下潛後壓力增加,又有不少裂開,把它忙的不亦樂乎。
兩天後,船隊到達夏威夷,略作休整、補給,第三天繼續起航,按照朱斌的要求,這一次他們沒走日本水域,卻折頭經威克島航向關島。照舊是兩艘美軍驅逐艦開路,不緊不慢的沿著深海航線一路前行。
十二天順利到達關島,風平浪靜,預料中的麻煩並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