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3 / 4)

小說:民國之鋼鐵狂潮 作者:水王

艘貨輪上的貨物全部解除安裝了海港最內側的簡陋碼頭上,一堆堆全是標準集裝箱,裡面裝的什麼,沒人知道,但有四門從原來“佛羅里達號”上拆下來的305mm主炮已經在大珠山炮臺原址開始安放,來自德國的105mm防空炮和150mm艦炮也都在大量的部署于山體上,這裡無疑將成為一個炮塔如林的要塞。

飛船的正面掘進實況清晰無比的顯示在全息螢幕上,朱斌坐在駕駛倉椅子上,翹起二郎腿心滿意足的看著,毫不掩飾的自我誇耀:“咱們這個基地建好了,可算是世界頭一份的地下工程了吧?!光論土石方量,法國人那防線就沒法比!論大小和功能,能甩他幾十條街啊!”

一旁的瑟琳娜沒作聲。如果真的按計劃完成,朱斌這個狂想基地還真的是驚世駭俗,起碼在這個時代恐怕沒人能比。

飛船將沿著整個大珠山的走勢,從水下往前掘進,進入山體200米後,將往上升起,開鑿出水下20米、水上60米,航道寬80米、兩側擴深120米的超級大山洞!

當然這山洞不是直統統的一個大窟窿,那樣毫無意義,除了外面需要保持的50米厚度,飛船自身活動需要的主航道空間外,兩側在水上3…5米會建成往裡延伸的主平臺,上面會建設成排的塔吊、行車,並鋪設數條並行鐵軌。

每隔一百米,將有一條往兩側伸展的分支洞窟,航道寬度20米,水深不低於10米,高度不低於30米,延伸出去120米,兩側留有平臺,將建成船臺。

作為間隔的高大石壁也會充分利用,將掏出至少三層的大洞,每個高度10米,寬度40…60米,層間隔至少10米的原始岩層。延伸進去百米,每一個的面積都有4萬以上平米,將分割成數十個甚至更多的大型工作間和研究室。

如此設計的第一期洞窟深達一公里,將至少建成10座大型船臺,30個大型工作間,總土石方開挖數量,將達到驚人的1300萬立方!

這還只是開挖,所有洞窟的表面關鍵部位,將用更加堅固的混凝土預製模組貼起來,與高大的鋼結構支撐框架連成一片,保證山洞頂部的堅固、不漏水、不怕崩裂,不會時不時的往下掉石頭砸死人。光是這個,沒有幾百萬噸水泥和鋼筋,還有大量的玻璃纖維等加固材料,根本完不成!

還沒完,山洞挖出來,鋪設鐵軌、支撐鋼架鋼樑,頂部通風結構,中央供暖調溫系統,光照消防運輸通道,等等等等,複雜著呢。用造船裝置填滿十個船臺,用無數的機械生產裝置和研究裝置填滿三十個工作間和研究室,需要的東西更是海量,最終,這裡將建成一個具體而微的地下工業基地,基本涵蓋除了鍊鋼等原材料生產外的,所有工業生產專案,到時候起碼有上萬的工人和研究人員在裡面工作。

如此規模和程度的建設,就是放在幾十年後都需要無數的人力物力,甚至一個小國家都扛不住,這簡直就是一個末日堡壘啊!

還沒完,這只是地下基地計劃的第一步,飛船將繼續往裡掘進,再前進一公里後,將開始做環形挖掘,搞出一個內環直徑500米、外環直徑1000米的巨大圓形立體洞窟,再從另一條洞窟外鑽出去,伸展到外面港口基地的另一側,後小口子山體的背面結束。

總長度,將達到7公里還多。而那內外兩個環裡面,要構建的設施也將更加的複雜和高階!

億萬噸計的土石方工程若要人力來完成,恐怕一萬人三年也幹不完!而在飛船,整個的鑽探掘進將頂多就是兩年的事,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龐大的飛船仗著自身近乎無窮的能源,可以支撐無數超大型工程機械運作,只是六條機械臂,成年累月的工作就能採掘億萬噸石頭,這條件就獨一無二。

難怪朱斌敢這麼得瑟,這樣的工程放在這時代,也只有列強國家傾力協作,才勉強能進行,最後的質量恐怕還比不上飛船自己折騰。

這些日子來,飛船加工中心一直沒閒著,因為缺乏材料和智慧單元造不出一樣的蛇形機械臂,但簡單的大型液壓臂和電磁機械手卻很容易,比照海上平臺那些幾十米長的大傢伙,在飛船表面三面安裝上幾十條,搞得跟大蜈蚣似的,幫著六條蛇形臂搬運石頭,源源不斷的將採掘出來的土石放在成串開進來的平底船上拉出去。

此外,在飛船的頂部,也將架設起多個大型傳送帶,高高舉起的蛇形機械臂掌心那威力巨大的超聲波炮將粉碎的石頭直接滑落到下邊的敞開船艙內,比切割抓取搬運速度更快。

“三個月後,第一公里的主體掘進將初步完成,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