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4 / 4)

證機概要:氣血兩虛,筋脈失養,虛風內動。

治法:益氣養血,濡養筋脈。

代表方:人參養榮湯加減。本方益氣養血,補益心脾,適用於氣血不足,心脾兩虛,虛風內動之顫證。

常用藥:熟地、當歸、白芍、人參、白朮、黃芪、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養血;肉桂助陽,鼓舞氣血生長;五味子、遠志養心安神;陳皮理氣和胃;天麻、鉤藤、…珍珠母平肝息風止顫。

氣虛運化無力,溼聚成痰,應化痰通絡止顫,加半夏、白芥子、膽南星;血虛心神失養,心悸,失眠,健忘,加炒棗仁、柏子仁;氣虛血滯,肢體顫抖,疼痛麻木,加雞血藤、丹參、桃仁、紅花;脾胃虛弱,食少納呆,加焦三仙、砂仁。

4。陰虛風動證

症狀:頭搖肢顫,持物不穩,步履疾趨,筋脈拘急,肌肉瞤動,伴腰膝痠軟,失眠心煩,頭暈耳鳴,舌質紅,舌苔薄白,或紅絳無苔,脈象細數。

證機概要:肝腎陰虛,筋脈失養,虛風內動。

治法:滋補肝腎,育陰息風。

代表方:大定風珠加減。本方增液滋陰息風,適用於熱盛耗傷陰津,或肝腎陰虛,筋脈失養,虛風內動證。

常用藥:龜板、鱉甲、生牡蠣、鉤藤、雞子黃、阿膠育陰潛陽,平肝息風;枸杞子、鹿角、熟地、生地、白芍、麥冬、麻仁補益肝腎,滋陰養血潤燥。

若陰虛火旺,兼見五心煩熱,躁動失眠,便秘溲赤,加黃柏、知母、丹皮、元參;肢體麻木,拘急強直,加木瓜、殭蠶、地龍,重用白芍、甘草以舒筋緩急;神呆痴傻者,加胡桃肉、石菖蒲補腎宣竅;善忘者,加遠志、茯神益智強識。

5。陽氣虛衰證

症狀:頭搖肢顫,筋脈拘攣,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懶言,動則氣短,自汗,小便清長或自遺,大便溏,舌質淡,舌苔薄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