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顯然比十五歲的新安公主更合適。但是,顧皇后僅有一子一女,兒子已經去了,就剩下女兒在身邊,她還病得很重,素來心軟的神宗皇帝根本沒法對她開口。
就在這個時候,麗貴妃突然跳了出來,對皇帝進言道,顧皇后病重,把她唯一的女兒嫁去和親,實在是太不人道了,不如讓她為皇后分憂,讓巴陵公主代替姐姐嫁過去。
麗貴妃的話說得倒是懇切,可她唯一的女兒巴陵公主年方十歲,遠不到出嫁的年齡,就是和妃的二女兒南陽公主,也比巴陵公主大了三歲,無論誰代替衛凰和親,都輪不到她。
麗貴妃說了這樣的話,和妃哪裡還能坐得住,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她從一開始就看得出來,皇帝捨不得衛凰,所以她再是不捨,也主動在皇帝面前說出了讓新安公主和親鐵勒的話。
於是,在衛夙三歲的時候,他最愛的大姐姐就被迫嫁去了異國他鄉,姐弟兩人終生不曾再見。衛夙對鐵勒的痛恨,以及欲除之而後快的決心,就是在這個時候種下萌芽的。
新安公主遠嫁兩個月後,顧皇后薨逝,諡號“敬”。後宮不可一日無主,麗貴妃份位最高,又是太子生母,由她暫管鳳印,統攝六宮乃是情理之中,並無人有異議。
倘若麗貴妃安分守己,做好她的本職工作,待孝敬皇后孝期一過,被冊封為新後也是順理成章。可惜麗貴妃太性急了,她還沒當上皇后,就擺起了皇后的威風。更要命的是,她對其他低位嬪妃苛刻些也就罷了,她總喜歡跟和妃過不去,處處挑她的刺,尋她的麻煩。
神宗皇帝的確不是很寵和妃,可她畢竟是虢國公府的女兒,父兄在朝堂有一席之地,而且新安公主又和親去了鐵勒,皇帝不看僧面看佛面,對和妃的態度明顯比過去親近了許多。
麗貴妃對和妃的明顯打壓行為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他開始思考,她是否真的能夠勝任皇后一職。以前顧皇后在的時候,宮裡哪有這些事情,看來出身不夠,的確是個致命傷。
作為皇帝,神宗皇帝勉強只能算是合格,可他的心思卻是極細膩的。因他身體不好,經常就會擔心,等他百年之後,年幼的衛夙等人會被人苛待。有一回,皇帝召麗貴妃侍寢,不經意就說起,他大行以後,希望麗貴妃和太子能善待宮裡其他嬪妃和她們的皇子皇女。
但凡換個有腦筋的女人,就是心裡再不爽,也會笑意盈盈地應承下來。皇帝說出這話,分明是有託孤和立後的想法,除了太后和新皇,誰需要照顧先皇的嬪妃和子女啊。
可麗貴妃聽完這話,不僅沒有答應,反而生起氣來,她可不願意照顧那些跟她爭過寵的女人以及她們的孩子。神宗皇帝驚呆了,怒極反笑,只差沒有發作而已,他不知道該說什麼。
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皇帝動了要換太子的念頭,他可以不立麗貴妃為皇后,但只要衛周登基,她母憑子貴,照樣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他沒辦法,只能連太子一起換了。
神宗皇帝兒子生得多,可惜站住的沒幾個,大多還生母出身卑微,也就只有九皇子衛夙,算是正經的世家貴女所出。皇帝恨屋及烏,連帶著對太子也沒了好感,便開始關注衛夙。
感覺到皇帝的冷落,麗貴妃不思挽救,反倒出了個大昏招,坑死了自己和兒子。
麗貴妃對衛夙下毒,打算毒死他,直接從根源解決問題,從此一了百了。誰知衛夙運氣不錯,那塊被人下了藥的水晶芙蓉糕他沒吃著,而是給了進宮找他玩的長寧王世子姬清。
姬清代衛夙受過,幾乎小命不保,好容易救了回來,也是傷了筋脈,毀了習武根基。
事情敗露,皇帝震怒不已,長寧王府人丁單薄,幾乎代代都是單傳,麗貴妃毀了姬清,是想要讓姬家後繼無人嗎?再說麗貴妃的初衷,可是要除去衛夙的,他絕對不能再忍了。
顯德十二年,衛周被廢太子位,改封代王,立即就藩,麗貴妃貶為庶人,囚禁永巷。次年,衛周在封地自盡,年僅十七歲,庶人田氏聞訊,憂憤而亡。
顯德十五年,神宗皇帝冊封和妃孫氏為皇后。次年,衛夙元服,加封為皇太子。
皇帝多病,且性情軟弱,朝政大權長期落入太后謝逸之手。謝逸並非皇帝生母,而是養母,他的親生子乃是楚王。皇帝生怕太子年幼,日後鉗制不住謝逸,想給他說一門得力的親事。
不料衛夙聽說,他父皇看中的人選是長寧王府的仙遊縣主姬揚,當場就拒絕了。
衛夙一直覺得,姬清、姬揚兄妹兩個是生錯了性別,哥哥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妹妹野蠻暴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