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昭瞥他一眼,半晌沒有說話。的確,在有關姜澈的事情上,他太拖泥帶水了,一點也不乾脆。
此時,天色早已全黑,街上的花燈越來越多,還有舞龍燈的,澆鐵花的……
衛崇榮趴在窗邊,看得目不暇接。衛昭和君情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一邊說一邊對衛崇榮進行投餵,搞得他眼睛忙不過來,嘴巴也忙不過來。
看到後來,衛崇榮就有些困了,可衛昭卻沒有要走的意思,君情更是穩坐如山。
衛昭見兒子不時拿手揉眼睛,知道他是想睡了,就把他抱起來:“榮兒困了就先睡會兒,到了放河燈的時候,爹爹再叫醒你。”
衛崇榮含糊地點點頭,乖乖閉上眼睛,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君情帶著些許歉意道:“都是因為我,不然你們就能回去了。”他的身體不便,要放河燈,必須等到人群散去以後。
衛昭不想吵醒兒子,稍微壓低聲音道:“你我之間,還說這些,信不信我收拾你……”從小到大,君情很少跟他客氣,偶爾來上一回,還真是不習慣。
“我不信!”君情的語調,明顯是上揚的。衛昭的話放在平時,或許不是開玩笑,可是他都這樣了,他還能如何收拾他,他是傻瓜才會信了他的話。
衛昭剛要開口,忽然聽到門外傳來陣陣歡呼聲,凝神一聽,原是摘星樓的猜謎送燈活動開始了,忙讓人把向內的窗戶開啟。
乾等著也是無聊,不如與民同樂,而且摘星樓的花燈質量不輸宮燈,外形又新奇好看,他給衛崇榮贏兩個回來,肯定把他樂瘋了。
君情的想法和衛昭差不多,也是找個事情打發時間,不然再等下去,他也要困了。
摘星樓與其說是樓,其本質更類似於塔,從第二層開始,就是中空的,上面三層的客人,都能看到搭在二樓中央的高臺。
用於贈送的花燈共有十二盞,都用繩索繫著,緩緩上升,再緩緩下降……如此反覆,讓每層樓的客人都能看清楚貼在燈下的燈謎。
十二盞燈各有特色,最吸引人眼球的,卻是一盞走馬燈,它的每一格,都是一個故事,不是民間傳說,而是開國至今,大衍最有名的八位武將和他們的戰例,其中就有姬清和君臨。
衛昭當即決定,他就要那盞燈了,但是那個字謎:三山自三山,山山甘倒懸。一月復一月,月月還相連。左右排雙羽,縱橫列二川。闔家都六口,兩口不團圓。他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愣是猜不出是什麼字。想到君情讀書好像要比自己認真點,衛昭掉頭看他:“情兒,你會嗎?”
君情一愣,輕輕搖了搖頭,他和衛昭一樣,對詩詞歌賦毫無興趣,讓他猜謎,如何猜得出來。
花燈並不值錢,可勝在別緻,誰家沒有幾個年幼的孩子,看了都嚷嚷著想要,因而大部分人都在冥思苦想,有猜到的,就用紙條寫了讓人給掌櫃的看,若是答對了,就會把燈摘下送去。
漸漸地,花燈越來越少,衛昭卻是一籌莫展,為何非要是猜燈謎呢,換個玩法就好了,像是投壺之類的,他絕對不輸人。
走馬燈是留到最後的一盞燈,可見其難度不小,但是衛昭對它,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最終,看到小二放下繩索,把它摘下來,衛昭在遺憾的同時也感到慶幸,衛崇榮睡著了,不知道猜謎送燈的事,他不告訴他,不就是了。
君情看到衛昭一臉鬱悶的表情,突然就在想,他要不要惡補一下詩詞歌賦,否則以後他兒子看上了花燈,他也猜不出燈謎怎麼辦,指望姬辛是不現實的。
恰在兩人胡思亂想之際,有人前來敲門,隨行的侍從走到窗邊一看,是摘星樓的小二,手上拎著剛摘下的走馬燈,說是給他們送來的。
侍從明顯一愣,王爺和侯爺都猜不出燈謎,他們也沒遞過答案上去,就問小二是不是搞錯了。小二忙說不會,寫著答案的紙條上就是寫的他們的房間號,不會錯的。
感覺事有蹊蹺,侍從將此事報與衛昭知曉。衛昭聞訊不禁啞然,他有想過,花燈是別人送他的,可是知道他來摘星樓的,只有隔壁兩家王府的人。姜澈帶著外甥出門了,不會是他;平郡王衛昌的話,水平還不如自己,便是身邊有高人相助,衛昌的兒子年紀和衛崇榮相仿,斷不會不要這個花燈;想來想去,只可能是斜對門的宋國公家了,他們的訊息,真是夠靈通的。
侍從再三和小二進行確認,確認無誤就把燈收下了。衛昭拿著走馬燈,不但沒有成就感,反而挫敗感十足,別人送的和自己猜的,感覺真是差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