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能夠維繫多久,還是那句話,八十年代姐弟戀完全不被看好。
只有《星島日報》是個例外。
陳平安來到香港後,一共打過兩個記者。《警察故事》首映禮上打得那個記者,是小報的三流記者,打得也不重,該記者被打後在圈內名氣陡增,連帶報社也小火一把,因此該報社和記者本人已經不記恨陳平安了。但《星島日報》不同,香港頂尖的大報社之一,被打的還是首席記者,打得滿臉桃花開,仇算是結大發了。
大部分媒體放過陳平安,但《星島日報》不肯善罷甘休。次日娛樂版頭版頭條同樣是陳翁二人當眾接吻照,但措辭截然不同。
文中多次出現“驚天騙局”、“彌天大謊”、“愚弄每個香港市民”等字眼,指出不論陳平安出於某種何種目的,善意與否,都不能改變他愚弄公眾,擾亂社會正常秩序的罪責,港英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維持社會安定,嚴厲懲處陳平安。陳平安被保釋後,不但沒有悔過之心,反而在警局門口與翁美鈴相擁相吻,如果政府放任自流,不但會破壞香港良好的社會秩序,還違背了香港法律精神,令公眾失望。
一篇報道字字鏗鏘,大有陳平安不死難以謝天下之勢,還有與其交好的小報搖旗吶喊從旁相助,引起不少港人深思。
港英政府的反擊很快,當天上午十點召開新聞釋出會,決定正式實行社會服務令。
《社會服務令條例》與去年11月23日,由香港立法局正式透過,確立社會服務令的合法地位,不過具體實施細則一直在商定中。藉助“陳平安欺詐事件”,政府決定正式實行社會服務令,社會福利署將在香港三間裁判法院進行為期兩年的試驗計劃,審理陳平安案件的裁判法院就在其中。
換句話說,陳平安雖然被允許保釋,但其行為一定會受到法律追究,但不會被判監,而是以社群服務的形式代替監禁。說白了就是陳平安要去做義工,在規定時間內做滿規定的時數,然後就不用坐牢了。
陳平安可不知道,自己成了港英政府的試驗品,他正躺在床上,看著懷裡的翁美鈴發呆。
昨晚他住在翁美鈴租的房子裡,正式得到翁美鈴的身體。幾經周折才找到自己最愛的男人,讓翁美鈴昨晚很主動,哪怕已經不堪撻伐身如軟泥,還要陳平安再疼愛她一回。
用她的話說,她要感受到陳平安的存在,要永遠記住今晚這一刻。
陳平安醒來時腿都有點發軟,更不要說翁美鈴了。後者到現在都還沒醒,像個樹袋熊一樣,掛在陳平安身上,抱得很緊,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