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開始了,首先是皇帝大人出了一個題目,《國家農業的發展方向》之後大家一起筆答。
前三十名進入朝堂殿試,很多人嚇得小腿都哆哆嗦嗦的,臉色蒼白這麼嚴肅的環境,這麼莊嚴肅穆的殿堂,讓人不自覺的就生出緊張感。
趙子軒也在三十人之列,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呼吸節奏,幾個起落就穩定下來了,現在的他心裡已經很安靜了。
當今皇帝是個恪守祖訓勵精圖治的皇帝,把偌大的國家打理的也很不錯,所以三年一次的科舉也是非常重視的。
皇帝大人看著手裡的卷子,發現很多進士都是歌功頌德的,只有一位叫趙子軒的還有另外兩人和大家寫的不怎麼一樣,所以皇帝大人就威嚴的坐在龍椅上往下看,下面的人大氣都不敢喘。
趙子軒這個名字怎麼有些熟悉?皇帝大人還有空走神想這些無聊的問題,可嚇壞了下面的考生。
有一些心理素質不怎麼好的,已經有暈厥過去的了,好在每次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殿外有太醫候著,也出不了什麼事情。
這樣的就又下去了幾個,殿內就剩下二十幾個人了,皇帝這才發現這些人裡面有幾位綜合的素質和心裡素質不錯。
第一百二十六章 探花郎
坐在下首的孟文博看著趙子軒的表現,滿意的點了點頭。雖然有自己的指點,在這個年紀能有如此表現也很不錯了。趙家兄妹都是好樣的,自從自己孫女同這丫頭有了來往以後,自己沒少打聽趙家人的品性。
趙子軒的名次不是很靠前,剛開始皇帝也就問了前幾名一些問題。他們倒也對答如流,沒有絲毫停拌。倒是崇德帝故意看了看穩穩站在後排的趙子軒不驕不躁是個可用的人才。然而一切都不到下定論的時候。
四書五經問完了,皇帝最關心的還是有關關於民生的問題,這下子前面那些凱凱而談的人就說不出來了。夫子也交過這些呀!登時這些大才子們犯了難。
他們接觸的最多的就是書,歷史名言典句典範,不過說的磕磕巴巴的,真的不是皇帝想聽的,這些還用他們說啊自己最小的皇子也懂的好不好,雖說文采不錯,但是文采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心裡不免有幾分失望。
不過下面的子軒心裡卻一喜,這些小妹給自己的資料可是很全面的有過介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足夠讓人眼前一亮。一時間趙子軒信心滿滿。
輪到趙子軒時,趙子軒以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手工業和工業,商業的方法震懾了一票人。以農業為主大力發展手工業和工業不僅可以使國庫豐盈,還能使百姓富裕,安居樂業,一開始皇帝只想著是福星的哥哥,怎麼也沾點福星的福氣,不過到後面越聽越有趣很新鮮,有一些方式方法甚至都沒聽過。
本來就有意重用趙子軒的崇德一下子就找到了理由,於是不顧文武百官的阻攔當場宣佈趙子軒為第三名,當之無愧的探花郎。要不是子軒的科舉的效果不是太好,可能就是狀元了。
坐在馬車裡的趙子軒還暈暈乎乎的,自己是第三名的探花郎,呵呵!
外面震天的鑼鼓聲和鞭炮的聲音,還沒到大門呢,守門的小廝就一臉笑顏的跑過來報喜,前幾天大少爺科舉考試打賞的銀子還在兜裡揣著呢,現在更是探花郎了,賞銀一定少不了。
在報喜的公公離開以後,一家人還都是雲裡霧裡的,直到街坊鄰居在旁邊指指點點的一家人才緩過神來。
趙玲玲也沒想到大哥這麼牛直接由十五名一躍成了第三名,幾經過後,整個趙府都炸開了。
趙家雖然是京城新貴,可到底沒人敢小瞧了去。陸陸續續道喜已經上門了。
按照慣例晚上更是要參加禮部瓊林宴,這讓趙父比得了十萬現金更興奮,他盼的不就是這個嗎?兒女出息是父母最大的安慰。焦母更是激動的哭了起來。
第二天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郎遊街,在京城各處敲鑼打鼓的好不熱鬧,他們一家人更是早早的就去觀看了,這場面太熱鬧了,古代的老百姓沒有什麼娛樂,三年一次的狀元遊街就是大事了。
所以大街小巷擠得水洩不通的,好在趙玲玲提前在一個茶樓的上面花了一百兩銀子定了一個包間,真是奢侈。
對於節儉慣了的焦母那可是太拋費了:“啥,一百兩?咱就在那做了一回喝了幾口連嘴都浸不溼的茶水就這麼貴,這也太浪費了。”
回到家的焦母連著唸叨了趙玲玲好幾天,沒辦法只好對趙父求救了,奈何趙父也給了個無能為力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