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他的大洞明術從不對我施用,你,且好自為之吧。”
餘舒嘴唇翕動,輕輕一聲“多謝”要比方才有誠意得多。
於是等朱青珏回覆了大提點,餘舒和景塵的婚期只能推遲,又因四月是陰月,陽不獨存,妨了兩人的八字,所以就改作五月初一,趕在聖祖祭日之前。
* * *
餘舒告假休養期間,朝中先後發生了幾件大事。這頭一件,是百官上疏舉薦太子,幾位皇子當中以敬王劉曇呼聲最高,當然八皇子和十二皇子也有少數支持者,卻都比不上戴罪之身的寧王。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天,宗正司外面聚集了上百名文人易客,中間混雜了不少看熱鬧的老百姓,有幾個帶頭人口口聲聲為寧王喊冤,將整條街堵的水洩不通,群情激奮,就差沒有砸宗正司的大門了。這邊動靜鬧得太大,驚動了附近巡邏的金吾衛,二話不說就將那幾個叫的最響的人綁起來堵了嘴,當場抓走了,餘下的人一鬨而散,不了了之。
後來經過金吾衛的盤查,方知道這幾個帶頭鬧事的人都是寧王府上的門客,金吾衛都指揮周業德二話不說就將人投入牢房,不打不罵,先關上幾個月再說。
自始至終,尹相爺身為寧王的外祖父,既沒有出面支援寧王做太子,也沒有為寧王洗脫罪名的意思,反倒是閉門謝客,不聞不問。
三月中旬,大提點帶著滿滿一車奏章,前往華珍園面聖,同行唯有皇后娘娘的鳳輦。數日後,大提點伴隨瑞皇后回京,同時帶回來的還有兆慶帝的一道諭旨——立九皇子劉曇為東宮太子,其母薛氏晉皇貴妃,另左相尹天厚為太子太傅,盡督正之責。
這一道聖旨頒佈後,頃刻間就在朝中引起了騷動,且不說劉曇做太子是眾望所歸之事,薛貴妃晉皇貴妃那是水漲船高,可為何是尹相爺封了太子太傅,位列三公,督東宮事,這將薛相置於何地啊?(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一章 劉世寧
三月,太子的冊封大典尚未舉行,然而宗正司的玉牒已修,劉曇是以名正言順地入主東宮,擔負起監國大任。
不同於寧王得勢之後的不溫不火但求無功無過,劉曇坐朝第一天,就著手處理起兆慶帝病倒後擱淺的幾件大事。這頭一樁,就是東菁王抗旨不尊,延誤討伐東瀛之戰。
朝會上,尹相帶頭參奏東菁王姜懷贏,去年臘月下達聖旨,至今已經四個月了,東北軍未有出征之意。以至於這數月期間,東海沿岸的倭寇四處為害,搶掠船隻濫殺漁民,因其神出鬼沒難以抓捕,使得沿海各地人心惶惶,皆都上報京城,陳述匪患。
誠如尹相所言“倭寇如此囂張,不能置之不理,東菁王抗旨不尊,不得不予嚴懲”。朝議之後,劉曇指派兵部侍郎曾閔之為欽差前往寧冬城問罪,查明東菁王因何抗旨,將人押送進京。至於匪患,則由薛凌南提議在建寧、淦州等地增設衛所,每所收編水師三千人,造船巡海,杜絕匪患。
最後一樁,即是寧王戕害十公主一案,劉曇以兆慶帝的名義做出判決,奪寧王劉灝封號,封其王府,將皇七子劉灝與其家眷送往沛縣監禁。至於尹淑妃和尹家不知者不罪,皆沒有受到牽連。
* * *
餘舒在家養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腿不能動耳朵卻沒閒著,她隔三差五地讓徐青到司天監溜達一趟,回來便能瞭解到朝中又發生了什麼大事。
一個月前劉曇獲立太子的訊息傳來。她委實吃了一驚,但仔細想想,劉曇會在這場博弈中勝出,實是情理之中。劉曇回京兩年,在朝風評不差,在野頗有些名聲,寧王一倒就突顯出他來,再有薛凌南和瑞皇后兩派人馬的支援,不讓他做太子,換成別人。恐怕難以服眾。
但是。兆慶帝對薛家已有猜忌之心,大提點又和薛凌南不對付,怎會眼睜睜讓薛家做大。於是乎,大提點與瑞皇后前往華珍園請旨。換來劉曇做太子。尹相卻封了太傅。這是在壓制薛凌南,也是在警告劉曇。
唯一讓她疑惑的是,尹相爺對寧王見死不救的態度。難道尹相爺就一點不擔心劉曇繼位後,朝中會沒有他們尹家的立足之地?
“姑娘,東宮來人了。”鑫兒在門外稟報,餘舒收起思緒,換了個坐姿,安倍葵進屋去拿了一條毯子出來蓋在她腿上,仍是一副不良於行的樣子。不一會兒,鑫兒就領著一名身穿黃裙的宮女進來了,這是夏江敏的陪嫁丫鬟丹桂,半個月前劉曇入主東宮,夏江敏一同從敬王府遷入宮中。
“奴婢給餘大人請安。”丹桂對餘舒臥床不起的模樣見怪不怪,聲音甜甜地向她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