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法則相較於禍時法則來說簡單,是因為天氣不外乎陰晴雨雪這幾種,而禍事的範圍卻很大,是疾病、是牢獄、是血光、是破財、是官司、是口角、是喪親、是迷路、是火險、是水禍、還是遇天災,這些禍事,都需要大量的事實佐證,她才能夠摸索出相對來說準確的“取值範圍”。依此確定用禍時法則計算出的那個“確值”,是在哪一項禍事的“取值範圍”內,從而判禍。
她的禍時法則,比起半年前齊全了不少,可是依舊不夠周全,其漏洞主要是有兩點,其一。禍事的判斷太過籠統,容易混淆。例如,她乘坐泰亨商會的商船進京,途中遭遇殺戮,當時她用禍時法則卜算餘小修的八字,結論是“水禍”,可是此事分明沾惹血光,有殺身之禍。並非是單一的因水而災。
其二,她雖能準確地判定一部分禍事發生的時間,卻不能準確地判定這起禍事是因何而起,有關禍事的資訊並不完整,這就不容易躲避,雖掌握了主動。卻依舊被動,禍時法則不能發揮它最大的效用。
打個比方,他們和景塵還在回興街住時,有一次景塵的計都星發作,餘舒算出餘小修第二天會有血光之災,卻不知因何而起,只能提醒餘小修不要碰刀子下廚房,結果餘小修上騎射課,差點被人一箭射穿了腦袋,僥倖擦著臉邊過了,這就是資訊不完整帶來的弊端。
這兩點讓餘舒看到了禍時法則的不足,同樣也讓她萌生了新的靈感,前一段時間,她就考慮著是否要開始研究新的法則出來,卻苦於沒有具體的方向,無處著手。
她思前想後,覺得與其另闢奇徑,不如先將手中這半瓶水灌滿,不讓它晃盪,這就是說,她準備想辦法,尋找出一種方式,來彌補禍時法則的不足,使得她既能“知禍”,又能十分有效地“避禍”,而不是聽天由命。
這件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的辣手,餘舒目前只有一點頭緒,她在準備大衍考試期間,頻繁接觸到了甲子納音之法,所謂甲子納音,便是以六十年為一週期,從天地的五行到人聲的五音,一種以數字推演,納其音節所用的卜算之法,常被易客們用來起卦,其優點在於六十甲子納音包含了大量的實物資訊。
餘舒初步的設想,便是從包含著大量吉凶資訊的八門入手,利用包含著大量實物資訊的納音之法,取應克之道,精確地推算出與禍事相關的資訊,就拿餘小修那件事來說,她若能從納音中得到有關“箭”的資訊,便可提前讓餘小修避開騎射課,再拿她乘船遇險的事來說,她若能從納音中得到類似於“人”,亦或“畢”、“裘”之類的資訊,就可以提前提防著畢青或裘彪,而不會被畢青所騙。
當然這只是設想,餘舒沒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有十足的勁頭,並且做好了為此耗時耗神耗錢的準備。
首先,她得到大易館去買幾部書,那納音之法她還不甚精通,因無師指點,學起來更難一些,她打算事後問問景塵,若他擅長此道,便向他討教,省去了登門拜訪大易師的麻煩。
再來,她要將她所用的卜具從裡到外都新換一遍,以前是錢不夠使,她所用的羅盤、算籤、八卦書、滴漏、星圖表等物,都是次選,以至於這些卜具根本起不到什麼大用,她只能依靠術數計算。其實對於易客們來說,上好的卜具不但能彌補經驗的不足,也能讓卜算的結果更加精確,有甚者,一套五十年生的金絲楠木套籤,因天地靈性,拿來求卜就能有五成的準確率,可以幫助易客們決斷。
如今餘舒小有資產,除卻從紀家得來的兩千銀之外,皇上昨日大行封賞,她得了百畝良田,可坐享其成,又有那百兩黃金壓箱底,足可以讓她鳥槍換炮了。
而後,便是吃穿所用的改善,凡要成大易者,無不善待自己,有一句話說的極妙,身體是一切的本錢。
餘舒知道自己現在這個身體,命理、根骨、資質、精氣、乃至運氣,無論從哪方面說都差到不行,唯一好的怕就是她這個腦子了,那些都是天生的沒辦法,可不代表不能改變。
這命理根本不是她的,不必理會,但是根骨不好悟性就差,這個可以透過多看書多動腦子改善,昨天皇上賞賜的龍馬河圖,據說每日觀看有益。
資質關係到天分和智力,她的智力是不用說了,天分這東西就比較懸了,如同景塵,當初她選買兇宅,他一眼就能察覺到風水不妥,那就叫天分,這種能力想當然她沒有,不過她上輩子積攢的計算能力,到這一世完全可以算是一種“天分”了;
至於精氣,餘舒聽賀芳芝解釋,這是人的本身之氣,沒了精氣,人便會死,精氣十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