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施行打撈作業,而想要牽引出來,卡得過於嚴實,牽引不動,還有把潛艇已經受損的艇身斷裂的危險。
不過,當事人,蘇聯和美國,都沒有對這次事件發表任何評論,世界上的媒體。卻議論紛紛。
其中,法新社的一篇報道,最為讓世人關注。
這篇報道里,講述了一艘蘇聯的核潛艇,在海下被美國的核潛艇追蹤,為了擺脫美國的追蹤,這艘核潛艇進入了波斯灣。結果,美國的核潛艇也跟了進來,因為波斯灣比較狹小。所以,蘇聯的核潛艇在轉向的時候,撞上了美國的核潛艇。美國的核潛艇緊急上浮,而蘇聯的核潛艇,安然無恙,只是,因為不熟悉航道,結果在出波斯灣的時候,意外擱淺。
這個事故的分析,推理,比較接近真相了,不過。關鍵的是,這篇報道之後的分析,更加重要,尤其是,蘇聯核潛艇尾部的螺旋槳。分析得細緻入微,簡直就是一名專業的核潛艇設計者的口吻。
蘇聯核潛艇不管怎麼改進,噪音都是巨大的,因為,蘇聯的核潛艇沒有先進的螺旋槳加工技術,但是。這篇圖片,我們可以看到,蘇聯已經拋棄了原來常用的五葉螺旋槳,改用七葉大側斜螺旋槳,這種先進的螺旋槳,蘇聯的工業技術,是製造不出來的,唯一可能的,就是蘇聯從西方,引進了多軸聯動數控機床!
這種機床,可以加工高精度的複雜形狀的螺旋槳,屬於巴統嚴禁輸出給蘇聯的戰略物資,而現在這種機床的生產國,基本上是美國,英國和日本。其中,美國是不可能出口給蘇聯的,英國的可能性也不大,只有日本,他們的商業代表,一直都在莫斯科鬼鬼祟祟地活動。
這次相撞,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蘇聯核潛艇的噪音明顯減小,導致美國不得不靠近追蹤,才發生了嚴重的撞擊事故,由於蘇聯採用了新型的螺旋槳,美國海軍已經喪失了水聲的優勢,對於美國海軍來說,對於北約來說,都是很大的打擊。這種違反巴統的出售行為,是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