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榮登大寶後,不但不撫卹周家他們這些功臣,竟還要“飛鳥盡,良弓藏。”唯恐他們這些大權在握的功臣,制肘於他。
也是一來當年鄭國公看明白皇上的意思了,二則也有心要保全周家所剩無幾血脈的用意,便急流勇退了。
而瞧不明白皇上意思的承恩候寧家,凋零的下場,便可見一斑了。
所以聽聞睿王尚在,鄭國公請命徹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皇上自然不會起疑,還道:“他能在雲南藏身多年,只怕已經營出不小的野心來了,若朕不能及時察覺,只怕那一日他就舉兵造反,那時只怕朕還在睡夢中的。”
鄭國公佯作思量,許久才又道:“老安南王是何許人也,豈容那樣的賊子在他眼皮子底下算計的。那賊子安分躲藏則以,只要稍有動作定會被老安南王察覺,所以那些年有老安南王在,就算那逆臣賊子還有那不臣之心,只怕也不敢大動干戈。如今這賊子定是見老安南王歿了,小安南王又個是年少不更事的,這才有所鬆懈了。可料定,這賊子這些年也未必能得什麼好。”
皇上自忖了須臾,亦點頭道:“愛卿說得也是道理,但也可見此番事不宜遲了。”
稍頓,皇上倏然從龍椅上站起,道:“鄭國公接旨。”
鄭國公連忙跪地接旨。
“朕賜你勢劍金牌,徹查雲南,體察奸蠹,先斬後奏。”皇帝下旨道。
皇帝一心要殺睿王的意思,鄭國公聽明白了,領旨之後奏請讓刑部侍郎王城一併前往協助力,因此道:“臣與那賊子最是不共戴天,朝中無人不知。王侍郎最是秉公用法,倘若臣一時因仇恨昏頭濫用權刑,還有王大人在旁勸阻。就是日後正法了那賊子,有王侍郎為證,臣也不能被說是公報私仇的。”
皇上掂掇了一下,便答應了。
王城雖有些圓滑,但處事公允。
睿王之事,事發突然,鄭國公除了親身前往以絕周家隱患之餘,還要借王城的手揭發栽贓熙皇子與睿王勾結。
那時就算有什麼事兒,也到不了周家的身上。
這已是事情突發,鄭國公能想到的最周全的應對之策了。
所以就在鄭國公出宮沒多久,太妃就收到了他的密函。
看罷密函,太妃一掌在几案上,“薛雲海這臭小子,竟敢壞我謀劃。”
常安家的雖不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