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是完全不同的異域產物,若不提防,長久下去,可能造成士人信念混亂,到頭來不知究竟該信什麼了,人們什麼都不信也很難辦。”
郭紹完全相信世人的理解能力,易經等連他都不太看得懂的東西也能寫出來,不能太低估古人智者的能耐。
金盞好奇道:“一本書有這麼大的威力?若是譯出來,可得讓我也瞧瞧。”
郭紹沉聲道:“對,它確實不簡單。因為寫了太多關乎事物本源(哲學)的東西,而我朝又有自身完善的一套理解。據我察之,其言論和漢家先賢的認識,相反的。
若是狂亂胡言便罷了,反正不能說服人,但這等賢者之說,成套成體系,總會有人要信。貿然囫圇吞棗,到時若成混亂,又無完善的理論體系代替,如何治理國家?
咱們對外來之物不解時,要有防範之心。因此朕嚴禁大食人離海港,便是出於此慮。大食人在本源想法上,與漢家也不相同。咱們不瞭解,怎知會不會帶來嚴重後果?”
郭紹說到這些話時,周圍的女人們就完全聽不懂了,雖然他說的都是官話,但她們也只能敬畏地聽著。
這世上的女子,恐怕只有金盞還能聽明白郭紹在說什麼。
郭紹雖登基為帝,但他發現治理國家並非易事……或許一般的皇帝只需照傳統的經驗來做便是。但他獨立思考法子,卻甚是複雜,連古代哲學都得想辦法去理解。最起碼得知道各種學說究竟說的是什麼,否則恐怕只能被士大夫們忽悠了,反正皇帝自己也不懂。
第七百三十七章 稀世珍寶
高麗遣使走海路,已在登州登陸,表奏先送至東京。
郭紹觀之,乃工整的漢字寫成。先是自稱高麗的禮樂、衣冠皆尊唐風,與中原同。聽說中原皇帝擊敗遼國甚是高興,上表恭賀。然後大段罵遼國,一句“禽獸之國”給郭紹印象最深。
這些罵詞若是傳到契丹皇室,卻不知蕭思溫等人作何感想。
前期朝廷主動派人聯絡高麗,本是嘗試讓高麗在遼國腹背夾擊。不過此時的效率實在太慢了,等周軍已經攻佔幽雲,高麗才剛剛與大周順利結交。
因高麗使者登岸,朝中官員預備皇帝問及高麗諸事,一時間很多人議論高麗。
八卦不分古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是高麗的一系列國策方略、抑或風土人情……郭紹最先聽到的是一個八卦:高麗國主王昭的王后、是他的親妹妹。
國王和王后的父親都是高麗太祖王建,王后是公主、隨其母皇甫氏姓,乃同父異母的親兄妹。這樣也可以?
郭紹聽了很好奇,莫論在這個時代,便是現代兄妹結婚也不行。不過他很快想到了後世某國的電視劇,一下子便恍然大悟。
……宣仁三年年底,高麗使者朝見,進貢稀世寶劍一把。
宦官將寶劍搬到養德殿,因是珍奇之物,十分小心翼翼。當是時,禮部侍郎盧多遜也剛接待完高麗使臣,前來覲見。
不料郭紹對寶劍毫無興趣,他正在把玩著軍器監剛送來的一枝火繩槍,而對寶劍一眼都沒瞧。
這火銃做得非常精細,銃尾以上好的木料鑲嵌,上面還雕琢著鎏金祥雲花紋;槍管平直光滑,上面抹著黃油,內外都精心打磨光滑,裡面是用錐子鑽磨平整。
草木灰泡製過的火繩,擊發裝置的機關和簧片是用黃銅鍛制,照樣做得十分精細巧妙。
此物因是送給皇帝的東西,比較注重灌飾,簡直如同藝術品一樣。不過成批製造的火銃肯定沒這麼精緻,不然成本太高了。
郭紹看到這東西簡直是愛不釋手,什麼寶劍根本無法再引起他的興趣,就算那什麼寶劍真能削鐵如泥,它還是一把刀而已,而且只是稀有之物無法大量複製。
他注意到火銃底部用的螺紋連線……大概製作方法是用木頭刻出螺紋,再做砂型鑄造鐵芯,然後鍛制尾部。這種構造便於拆卸槍管,清洗殘渣。
桌子上還有一疊江寧府奏報的卷宗,新海船已大致完工,一共三艘。郭紹已下旨讓江寧船坊海試後,把海船調到登州(山東);侍衛司水軍派一些將士接手海船,明年高麗使臣回國,便可用這幾艘海船送他們回去。另下旨工部派人到登州新建一個港口。
盧多遜看了一眼被擱在桌案上的高麗寶劍,躬身道:“陛下,高麗國似乎盛產寶劍。”
郭紹抬起頭道:“哦?朕未曾聽過。”
盧多遜道:“他們曾進貢遼國,送的也是寶劍。”
郭紹聽罷知道盧多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