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也曾經是大明朝的一個公務員,算起資歷來,比起剛剛加入大明集團的餘風,要老得多,可惜的是,他服務的機構,在崇禎二年的時候,被崇禎這個老闆給裁撤了,他也成為了廣大的下崗職工中的一員,為了活下去,為了活得更好,他重新給自己的職業做了一個規劃,顯而易見,他現在混得比那時候好多了,而且,名頭比當初那個驛丞的名頭要響亮多了,現在,人家都叫他“闖將”!
“闖將”李自成帶著一個寬沿氈帽,身穿一身灰青色的布襖,站在一處小小的高崗上,對著身邊站立的幾人,發出這樣的一句感慨,眼光投向了遠處。
在他的身後,是他的大營,也就是闖軍的老營,是這隻流民武裝的核心力量,而在他的身前,連綿數里,直到天邊的,正是那令天下變色,明廷不安的“流賊”了,當然,只是北京的那個糊塗皇帝的叫法,在這裡,大家對於自己有個統一的稱呼:民軍!
說是流賊,不過是一群因災活不下去的百姓,今年山西、陝西又是大旱,百姓們的想法很實在,誰能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跟誰走,要是誰讓他們活不下去,他們就會奮起來反抗,這大災之年,對於明朝廷來說,絕對不是好事,但是對於李自成之流而言,確實天賜的良機。這民軍的字號多多,大小頭領多如牛毛,李自成的“闖軍”不過是其中實力最大的一股,稍微遜色於他的,還有張獻忠、羅汝昌、老回回等,合稱是“十三家”和“七十二營”,這個時候,大家還不抓緊機會招兵買馬,那麼就是傻子了,在這亂世中,刀把子、槍桿子才是最靠得住的東西。
回頭想一想今年一年發生的事情,李自成難免唏噓一番,這幾個月來,發生的事情,猶如做夢一樣,有時候,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簡直是曲折得離奇,都可以編成一部戲文來唱了。
開過年二月間,朝廷設定河南、山、陝、川、湖五省總督,以延綏巡撫陳奇瑜兼兵部侍郎為五省總督,專司剿滅流賊。李自成就發現,開春以來的大好局面,漸漸的有些不受控制了,也就是說,他開始頭疼起來了。實際上,他那個時候,後世赫赫威名的“闖王”頭銜,還不在他的身上,他這個時候叫做“八隊闖將”,那個叫做“闖王”的老闖王高迎祥比他還要頭疼。
這陳奇瑜名不見經傳,坐上了這有史以來最大的地方官的這個位子,很多民軍的頭領,開始都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比起那猛將曹文昭,洪承疇之流來,這陳奇瑜算是和什麼玩意,就憑他一個白面書生,能幹的過咱們這幾十萬民軍?
頭領們看不起陳奇瑜沒關係,因為,很快頭領們就開始品嚐到了陳奇瑜的厲害了。當時的民軍,基本上是無組織的,稍微有點名號,就可以立個新山頭,登高一呼,從者如雲,立馬就是一隻民軍拉出來了。
而陳奇瑜雖然沒有曹文超,洪承疇他們的赫赫武威,但是他也有他很獨到的一項本事,那就是“算籌”!
打個比方吧,若是用後世的軍事觀念來看待這陳奇瑜,這陳奇瑜就是一個極好的參謀長的角色,幹參謀總長可能會差點,但是,要他當一個大軍區的參謀長,那是綽綽有餘的。現在他手下握著五個省的資源,麾下的武將又是令行禁止,用組織的力量去打擊無組織的流竄民軍,那簡直是一打一個準。
民軍的各路頭領,很快的發現,無論他們到什麼地方,都會有朝廷的大隊軍馬在等待著他們,見面二話不說,上來就打。往往一口氣還沒喘勻,就被官兵們攆得到處跑,腿腳慢了還不行,跑得慢了,自己這路人馬的字號算是就玩完了。
以往民軍還能時不時打破個縣城,然後吃好喝好,大包小包一卷了走人,現在,這陳奇瑜以來,他們就是有這個想法,也沒有這個膽子了,這神出鬼沒配合默契的官兵,實在是和以往的膿包模樣,大大的不同了。
陳奇瑜上任四個月,打了二十三仗,全是以民軍的失敗潰散而告終,很多字號的民軍,就這麼消失在這些戰鬥中了,到了七月,剩下的這些民軍頭領,很奇怪的發現,最近遇見的同道越來越多了,等到到了一道巨大的峽谷,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不用人解釋了,因為外面的官兵,已經用手中的刀槍告訴他們:你們已經被包圍了!
這陳奇瑜做了好大的一個口袋,居然是打著畢其功於一役的目的,透過那些不斷勝利的戰鬥,將這些民軍包圍在一起,然後打算聚耳殲之。
這個地方,叫做車廂峽!
無亂從哪一方面來看,民軍這一次都完蛋了,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還彈盡糧絕。大家都以為這次算是日子到頭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