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指正,謝謝。
關於古文
文中最密集的引用過古文的地方應該是君君答貢生那段,那段有關《易經》的部分我在好心的大人的提醒下,已做過修改,參考書目如下:《周易》、《周易正宗》……(汗,這兩本是放在我書架上的,其餘還有好幾本,把圖書館能翻到的能看懂的有關書籍都查閱過,實在記不全了,不能一一細數)但自己看來還是沒達到想要的效果啊,有點連累我們家君君的才學了。
第二段被反映說是當古文來讀的大概就是君君的遺書了,汗,那個完全是本人自出機杼,靠著中學那點古文基礎,要是有疏漏不通的地方,大人們,包涵包涵。
關於詩文
汗,《三》中所用詩詞比較多,主要是化用的,不能一一列舉,挑幾首比較完整的註釋下出處吧,其餘的,大人們若有疑問,可再與我討論,我再補充。
第二章中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 楊萬里。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作以終老!”——《古詩十九首》,個人很喜歡這首,之惟篇中會拿這個作為每章標題。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唐 李商隱,抒發下,這首詩,最後一句,倒更喜歡紅樓上另一說:“留得殘荷聽雨聲”。
第三章中有:
“古佛拈花方一笑,痴人說夢已三生。”——只道佛語有云,具體出處不詳,有知道的大人不吝告之。
第六章中有: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 李清照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雨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國無此聲。”——清 納蘭性德
“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豔。深栽小齋後,庶使幽人佔。晚墮�